jenny 发表于 2020-5-9 21:43:02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10-21 13:34 编辑

書名:马哈拉奇_意识和本体_先于知觉

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意识的种源》摘录


1979年7月7日

自从你诞生开始,你就在吸收“记忆和印象”,大自然的“故事”正从你所有的“记忆印象”中源源不断的涌出来。只要你持续抓着这些“备忘录”不放,对“本质本性”的认知就不会有了。如果你只研究大自然“内”已经发生的故事,无论它是什么故事,比如历史啊,伟大人物的人生故事,等等....你沉浸在故事里,那么你就不可能了解你的本质,你的真正本性。

你不得不沉入内在深处。
在大自然“内”,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管多么震撼有力,它们还是注定消失,就消失在“此时此地”--- 当下。
这种种情况,种种事件,它们发生然后退灭,显现然后消失。
这“我在”的知觉,固定在此时此刻当下,这此时此刻当下“独一存在”,对此的认知领悟才是靠谱的,这的确深奥难明。被看到的事物和这时刻当前的“观看”都消失了。
这一点,我只讲给那些准备好来倾听的人们。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注定退灭,无论显现了什么都注定消失。

*译注:“我在”指的是,时时刻刻都在当前知觉着身心内外活动变化,时刻在此时-此地-当下临场的知觉中心,它带来一种主观中心感。它具有同一唯一性,每个个体人的“我”观念错觉,就依附于这永在当前的知觉中心。

——————

M:既然到这里来,那就拜托你,把你的头脑概念思维先扔到一边儿凉快去。好和坏,这概念评判只发生在“头脑心智”领域内。无论你从头脑心智里抓来什么,否认它是“我自己的/我想的/我原创的”。

Q: 可是!谁告诉我,要到这里来见你?不是头脑吗?

M: 告知你来这里的,它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你可以用你喜欢的任何名字来称呼它。月亮(圆缺的流动变化)代表头脑心智,心智就好像一种流体,它持续不断的流动。
只是单纯的没心没肺地,冷静平和的,时刻观察头脑思想意念的流通;别冒认头脑心智的活动是你自己的。驻守“我在”状态(时刻当前临场的知觉中心,身心内外一切现象的主观临场中心感),无须任何言辞。

你给文字符号指派各种含义,可在生命的最后,这些文字符号却消失了;最后,可知觉,可认知的,可观察的,全都走入“无知觉,无认知,无观察”的状态。领悟那状态。慢慢的你会领悟这根本,然后体会到安宁和止息。

你根本没做任何事。一切只是“发生”。


你大谈知识,那知识不过是你从别人那里听来的,阅读来的二手货。
你不信赖你自己内在本性,你当然就只好采用他人的权威性,但是由内在真实本性状态而发,我告诉你,我亲身发现它,领悟它,讲述它,都没引用《薄伽梵歌》或者《摩呵婆罗多》的权威性。

1979年7月22日

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是某一个体人,那么对于个体的你来说,注定是难逃一死的。

——————

五种感官并不了解你,你了解五种感官。

——————

饥饿,焦渴,清醒和睡眠,你知道有这些不同的状态。当这些状态都消失时,你又是什么?
你觉得,这些不同的状态就是你没完没了的种种必需品;这就是"Mula Maya"(基础幻想)。
“我性状态”具有某一确定的时间共轭(时间跨度)。你和这些种种变化状态交涉在一起,会有多久呢?

——————

Q: 我真正的本质本性。

M:只要你还认为这身体就是你,真相你就不会认识到。在马拉地语里有句话,“借来的老婆”,借来的老婆是要归还的。同样的,这身体是借来的一样东西;出来混是要还的,你不得不还。对身体的这个“自居身份”是注定要消失的。

Q: 怎么成功的脱去这身份认同?

M: 尝试去深入调查“深眠”和“清醒”状态。这两个状态都有时间限制。去掉对深眠和清醒状态的知觉体验,去解释一下“你是谁”,试试看。

Q: 那我就无言以对,完全静默了。

M: 你确定?《吠陀》也说过:“非此,非彼”,最终只有沉默,因为那寂静是超越言辞的。“深眠和清醒”状态消失了,你还知道你是谁吗?或者说,你还体验到“我在”?

Q: 不,完全不知道。

M: 出生的是什么?生下来的是你本身,还是“清醒和深眠”两种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这一点,你(身份认同)很快就会被融化掉。在“清醒和深眠”这两种循环交替的变化状态里,你会抓什么来作为你本身?

Q: 什么也不抓。

1979年8月12日

Q: 我看到满足感,在知觉中的一种感受。我无动于衷。在我知觉中,无论发生什么,无论显现什么,我都不介意,我不被它吸引。对那发生和显现,我什么也不做。

M: 它不是所谓的“冷漠”,那是“超脱”。“痛苦不幸”并不是什么实质的存在物。任何事情都不当真,没有任何事情是真的“应该和必需”的,这是超脱状态,事实的状态。你觉得这尘世中没有任何事情吸引你吗?


——————

M: 经过了很多经历体验之后,你现在已经得出结论,在种种不同的经历体验之先就在的,是同一存在。在尘世中发生的种种知觉体验,你不被这些知觉体验所侵害吧?

Q: 是啊,我已经来到这结论。

M: 这尘世全部有魅力,吸引人的东西,此时对你来说都是正常的,普通一般的吗?你不被它们诱惑,不被侵袭?你来到这样的状态了?还是说,你依然渴求着别人的认同和恭敬,你还依然渴求着"人类行为艺术作品"的更多体验?

Q:我可以不再死死抓着知觉体验不放了,所以我没渴求它。我无法去保持它,去保有它,但,谁知道呢,如果我发现可以凭借什么去保有它,我会的。

M: 渴求意味着,你觉得知觉体验有某种利益获得,某种发展机遇。

——————

“Mumukshu”是灵性探索路径上,最低一级的初学者。
他已开始灵性探索,是处在起点上,而且他以“身体-心智”为自居身份。
立足于“身体-心智”为我,出于身心感受上的“得失”或“增减”,他总是在极力企图去获得“种种好处,种种利益”。

他遇到某位上师,上师告诉他:你不是这身体和心智,你是被显现出来的“我性状态”。
“我在”,这知觉体验状态就是这显现的世界。
于是他就不断体会了解。
他稳固在“他自己”,发现他不是身体和心智,他是现象。

到一定时候,他也会明白--我不是这“我在”,不是这“我性状态”,我不是这知觉体验,也不是意识,不是显现出的世界,“我”, 这个代词,是指向本体-那绝对存在。

——————

Q: 马哈拉奇能目击见证他的深眠状态吗?

M: 哦,当然,我完美的见证我的深眠。

Q: 有这样的亲身感受: 所有一切事情-身体和心智-都在那儿发生着,于此同时,它们无足轻重,屁也不是。

M: 这依然还是一种知觉体验啊。体验者从体验之中超脱出来。你可以用无数种表达方式来描述体验,但是这体验者,你无法描述。

——————

Q: 束缚必然转变为解脱嘛?

M: 首先你得了解“束缚”究竟是什么。时刻监视你自己,连续不断持续24小时。
一旦你清楚的了解到“你不可能是身体或者思想心智”,那么很自然的,你在彼岸!


-------------------------------------------------------------------

pg.65

1981年6月22日 下午
马哈拉奇:体验和体验者,两者都会消失。
我不想更多阐述,讲的更复杂。转变过程在意识内呈现,故而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微细。种种结构形式和形相也逐步融化。
在灵性道路上的第一步,就是探寻调查出确定无疑的认知,去培养坚定的确信:我不是男性或者女性。

向“外”寻求“光和音”,所有信徒们都经历过某种灵性境界的感受体验,然而那感受本身就是缠缚和囚禁。
他们和其他人相互对比他们的境界体验。那些信徒们觉得他们已经彻底的提升和进化,高人一等。
他们被那些光和声音等等感受所诱惑,因为他们认同这身体就是他们本身。他们渴望获得---他们设想的,图谋已久的某种状态和境界;故此他们沉湎于感受,激动于预示着“想象中的神圣境界就要来”的各种感受,陶醉在自我暗示里。

你要像空白一样。如果你关切你周围的各种外表的表面事物,你就会被带跑。如果你是这“空”而不是身体,那么在那状态,身体就不以身体形式存续,因为没人把身体形式测量成身体。在chidakash状态(纯意识)你把这尘世测量为名称和结构形式,但当名称和结构形式被溶解,彻底融化发生了。所有一切结构形式都融化到空(mahakash)里。你对比测量某一结构形式,它好像是这个,或者好像那样。
当对比测量和赋值消失不在,心智思维也不在,它就好像空白一样。

chidakash状态(纯意识)就是那原质/原始素材,通过它,你评估测算着你感受到的,或者你观看到的一切。
在这个逐步变得更加细微微妙的过程中,外表的表面上的各种形式结构和形相都被消散融入空(mahakash);再无种种名称和形相。
同时同步的,“对比,赋值,衡量和测定”的计算进程,以及心智功能运转都停下来,本身自发融入chidakash(纯意识)。
当“空”(mahakash)和 chidakash(纯意识) 都寂静下来,只有空在而你就是这空。基于这表面的身体形式,这“我在”的“我”性状态,被知觉感受到。然而,身体的消失不在,这“我在”的“我”性状态的“我”概念依然在,但毫无“我在”感,毫无知觉。我无处在,无处不在。

马哈拉奇:就好比“穿在你身上的衣服不是你”一样,这身体不是你。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慢慢的,逐步的会认清,你也就好像“空白”,因为“空白”是所有事物的起点和终点。
设想一下,假如你病了,不舒服:你想知道有关你病症的全部情况,而且越严重的疾病,你就越想去了解清楚。
于此类似的,这个“我”性状态,也好比就是一种疾病。现在你必须开始着手去收集这疾病的认识。


pg.83
1981年6月17日
不管我们谈论什么样的认知,我们都不得不借助语言文字来交流,但是语言文字的交流内容不是终极真实。
你想掌握知识,收集知识。这些可以掌握和收集的知识,在这个世界里随处都有,太多太多了。
但是罕有人会明白,这样的知识只不过就是一堆“无明”。
你会仔细研究从你内在突然喷涌出来的那些理念,如果你不喜欢,它们就不会呈现在你面前。如果你对灵性生活高度热忱,你的念头想法以及理念就会和灵性高度相关。

###pg.91

Q:深眠状态,和先于“我在”的状态,是同一回事?
M: 对于“概念想法”来说,它是同一回事;直到你恢复你本身---“那”,那儿没有任何人,没人会“知觉体验”。不只是这个,无论是通过你还是通过我,完成了什么样的行为活动,最初在深眠状态中就已经完成了。在睡眠中,你做梦;这个日常清醒的状态是主要梦境,睡眠中的梦境是次要(中间辅助)梦境---它是源自主要梦境变换转化的。在这个“意识活动状态”中,这个主要梦境里,整个宇宙是被营造出来的,当它被认识到是一个梦境---随后你醒了。两个梦境都是意识活动。

1981年3月9日

某人的实体存在感,一直是被心智思维进程营造的,当知觉意识活动本身退离消失,个体存在感会发生什么?还有某人知觉到“他”死去了吗?只有别的个体活动例程会宣称,他死了。

这一生所获得的所有东西,都不可能带着走,一旦知觉意识活动退出离去,所有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人在这尘世中都是怎么表现的呢?他忽略了“真正在执行运转”的,那是什么。他忽略各种形式构成,各种形态样式都只是意识活动运转的“工具手段”。他认为他自己是一个实体存在物,并且花费他整个一生辛苦工作,努力奋斗去达成某种成就,去获得某些东西。所有这类事情的动机,就是为了概念意义上的“我”和“我的”。
所有类型的形式形象,都在时时刻刻连续不断被营造出来,并同时被销毁--这就是功能运转的作用。

Q: 如果某一个体终无所得,那么这灵性追求,这灵修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呢?
M:要弄清楚的就是: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意识的功能运转---和个体无关,和实体也无关。

Q:这样说,“觉悟”还有什么用啊?
M: 对任何设想出来的个体都毫无利益。
“觉了悟”就带来某种利益的想法,一点也不要有。
你就是“觉悟进程”本身。谁去获得利益呢?正在执行运转着这个进程的,它没有任何外观形态或者形象。

我把你扔在本源上,然后埋葬你,而且在那状态,我早已经把你埋葬了,那里没有任何是已知的,没有任何知觉体验。
因为意识活动不在那个状态里。
一旦这一点清楚的领悟到,只要身体还在那儿,生活就一定会继续下去,但是生活呈现出的,就纯粹只是作为一系列娱乐玩耍的消遣了。
你一定要弄明白,我这么讲的立足点,我是从什么样的立足点上讲的。
如果你清楚,你就悟了。
不明白就把它放下。
在尘世中,没人会如此直截了当,这样直白的告诉你。
当你真的“直观直觉”地领悟我的指向,那么你就会来到灵性的终点,灵修结束。




jenny 发表于 2020-5-10 00:43:55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10-23 22:50 编辑

書名:马哈拉奇《我从未出生》

马哈拉奇《我从未出生》连载(1)


I AM UNBORNSri Nisargadatta Maharaj
《我从未出生》         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


1. The Elemental Play
人生游戏的本质

1979年11月30日

马哈拉奇:
“同一事物”的两面性所带来的游戏乐趣(二元性),“二”的游戏乐趣是这“出生”,这“肉体”的动因,然而它引发的效果是某“个人”遭受一生的苦痛煎熬。只有不寻常的罕见之人来到这里,然后上师向他诠释这“二”的享乐所带来的效果。上师为他展现出一面镜子,这镜子映射出这“表面享乐”的真正事实写照。

对于一个觉悟者来说,死亡是最愉快的事情。[意识]一旦激活,心智就营造出这宇宙万物。
天地造物是Prakriti(自性本体)和 Purusha“意识活动”,Prakriti“自性本体”本身无名无相。
这个身体有一种感受,也即末日正在来临。
我知道,这身体的本质是来自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互关联是始终在不断波动和流变的。
这身体就是这些基本元素相互关联不断变动所显现的表面效果。
个体人把这表像上的身体当成是他自己,当成是他自己固有的。
我们认为我们是在用我们的耳朵和眼睛来感知,但是真正在看和听的是那“有性状态”(动态意识的信息交互)。
五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空” 是永远不灭的。
如果你把你的身体当作你本身,你就正在颠倒妄想,面对死亡你就会痛苦。
知觉意识活动中枢就在你头顶上。
五种基本活力的实质就是“意识”,那实质知晓“无生无死”。
“有”性状态是“非个体性”的,不是某一“个体人”,领悟到这 “有”性 和 死亡 。最终,你---“绝对存在”不是这“有”性状态(动态的意识)。

在你内,这五种基本元素是持续不断的时刻在相互冲撞,相互激荡着,并且在你内无处不在。
相互冲撞和相互激荡是持续不断的,无尽无休的,空和风冲撞激荡着,风和火,火和水,水和土等等,所有这些冲撞激荡的交互都被以身体形式表达。四种基本元素的一起交互互动,导致它们减弱最终平息退入“土”内。
于是我们就有了植物和各种食物类型,我们就有了个人身体的各种构成物。
五种基本元素的"冲突激荡"---被以人类身体的形式表达显现,于是人类就说---“我的坏运气”。
四种基本元素的共同互动减弱平息退入“土”内。
源于植物的肉汁产生了不同的物种,那只不过是包绕着它们特性的种种表面结构形式。
于是我们有8500万种类,那就是这“土”的虚构故事,这个地球的故事。
某人一旦认识到这本原机制,他的性质,他的身分是什么?
某人了解到意识,就会超出意识,超越五种基本元素。(超出意识和五种基本元素的活动所虚拟出的所有虚构故事)死亡对他而言,就变成一个至福的海洋。
其它人,还把他们自己当成“身体-心智”,会饱受创伤,煎熬在惊骇痛苦的体验中。
以 “心智-身体” 为自居身份的认同,仅仅只是那一刹那极度快感狂喜的结果。
智者之乐,与 “二元” 之乐截然不同。

圣人Jnaneshwara写了《薄伽梵歌》的注解(“Jnaneshwari”)。然后写下了“Amruta Anubhava”---对“不朽”的认知 (Mrit=Death死亡, Amrita=No death 无死) -无尽的至福海洋。五种基本元素和三种基本属性正在营造着宇宙中的大骚动大冲撞。但是一位智者怎么就不被这些骚动和冲撞所影响?因为他已经了悟到这纯粹的游戏闹剧,他已经超出它,超越了这游戏。

“观看”和“被看到的”,“观看者”和“被观看到的”---这运转过程,这任务会退出消失,并且无一留存。
只是“存在”,寂静纯“在”。
允许心智去自行运转和表演,不受干扰。
在心智的自行变化运转中,本性本能会受任何破坏?会有减少缺损?
只不过是时间的游戏,并且时间也会消失。
那观睹到变化运动的那个,他会变动吗?只有稳定不变才可能看到运动变化。


2. No-beingness
非“有性状态”

1979年12月1日

马哈拉奇:
我的“有”性状态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显露的假相,并且它是短暂的,暂时的现象,对此我毫无任何掌控能力。我不可能是一个重要顾客--使得上帝不得不跟我这个顾客做交易,谁愿意这么自大就让他自大去吧,我没兴趣。不可能“全知”。某人完全失去“全知”的兴趣。假如你失去这兴趣,这世界幻相延续都会终止。它是基于这生化组织体(现象有形具体化显现的的“有”性状态),“和谐一致的本能自性”(sattva guna )依照那“虚拟个体”的抽象生长所不断抓取的一系列“照片”。所有的行为活动和功能作用,都是机械的(自动自行的),故而所有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按照“方案”(Plan: 任务的进度程序表)。我正在讲述的和什么有关?讲述是靠什么来支撑?就是这“有性状态”。这“有”性状态退灭之后,那就是恒常的“非有”。“无”中无智,无认知,无知识获得,无知觉,无上帝,无大自在天。我还能说什么?“有”性状态会退出消失。在“无”中,“独一”永远压倒一切。

来自于“非有性状态”---“无形无名无知觉”的[无],这 “有”性状态的[有]就显现出来。这就是“无”中生“有”,我反观自身明白这是怎么发生的。某些人赞颂我,我就好像一座高山。可我知道并无一物实存,种种名词和形式结构都是些“范畴目属的类型”。没有任何或好或坏的事情能够碰巧发生在某一“个体”身上,过去从未曾发生过“碰巧和偶然”,未来也永远不会“碰巧和偶然”发生。那还操心什么?为什么还要烦恼挂碍和担忧?形相和“有”性状态,在不知情的“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否则我怎么也不会跑进这个脏兮兮的地方一呆就九个月(10月怀胎)。就算是一个卑鄙小人死了,他也是逃离了这脏兮兮的尘世啊。人们空谈超自然的唯灵论,在这个夸夸其谈中,他们把他们的核心“本体本质本性本能”给排除在外,拒绝接纳他们的本来面目本来自性。安住在你的本体本质本性本能上来讲话。深入调查你自己,研究你自己。那绝对存在是永恒的,非“有”性状态,并且是绝对实体真实。“有”性状态是暂时的,短暂的,伴随它显现的是5种基本元素等等诸如此类的,它们非“有”--“无”。这个世界虚构在一个永恒不变的基础上,与这幻相世界交往,你无所得,没什么可以给你。我会给人们留下点印象记忆,某些令人喜欢,某些令人厌恶,但是对我毫无影响,都无所谓。


3.The Brahma Aperture
梵的光阑通道

1979年12月4日

马哈拉奇:
在无梦深眠中,什么也没有,一切空无。在你清醒状态时,尝试去领悟这深眠中的“空无”。我现在的思路是朝向五种元素的综合作用。无论我从哪一个思路去探究,我都得出同一结论,所有一切形相构造,都是来自于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的综合匹配的和谐产物。所有形式形相,在三种力量作用下,有着不同的组合方式。

基础的本性是Sattva纯净一体性。Prakriti(自性本体)和Purusha“意识”是启动点---五种元素的缔造者。在那梵的光圈孔洞中,有知觉和意识流,正是它在自然流露的讲述着。纯粹纯净的Sattva (和谐一致性)---如同一滴酥油(纯净的黄油)---就是梵的光圈。那一小滴包含着这全部整个宇宙的影像照片。每个人的才智都是不同的,故而“领悟力和理解力”也相异,所认知理解到的也就各异。“意识活动”的基本性质就不是去保持稳定不变。

客体对象,那现象持续不断的变动变化着,当心智中断停止,就是“非心”。意识活动的特有本性就是去不断的变动变化,你刚在想某个事情,马上瞬间就变成下一个不同的事物,倘若意识活动变得稳定,坚固不变,它就回到“元觉”。语言文字,包括“名和相”,由于它们的意识活动本性,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不变的稳定性。即使是有关你自己的,对你自己的印象,想法和观念,都注定是不断变化的。

你怎么看待你自己,给我一个固定不变的描述?你做不到的,它不断变化,不断改变。“心智”根本就不能说成是“个体性”的,心智就是它自己的营造物,心智是跟心智自己交流,男朋友,女朋友等等诸如此类,所有对话都发生在知觉意识活动内。这所有一切都是在一体“意识活动”内的“整体活动”。只有认清意识活动是整体性的,一体性的,在这一点上才能完全了悟到这“独一我在”(一体独在),言语,呼吸和心智都是同一整体。我跑到某个地方,坐下来思维,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融合,结论很清楚,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心智,它的整体活动。

(所谓个体人,只不过是这同一个心智内,带有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时间标记,不同身体构造模式,不同的记忆组合样式的不同念头想法,一个念头就是一“个人”,根本就没有个体人的实体,那只是一个念头所显现出的表面映像,个体人的思想,即是整体的思想在这个叫做个体人的念头上所映射的错觉。我们所有人,事实上只有同一个身体,同一个心智。我们都是同一心智里的不同念头,这念头投射出一个现实综合印象,这世界。这世界就是这同一个心智,所以我们也在这同一个世界里面,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仅仅只是念头和念头的差别,而所有人的真相,都是同一个整体心智里的无数想法念头。)

梵的通道就是Sattva,心智就是这光阑通道的效果。这“Sattva”营造出这世界。心智同样也是它的产物,当这“Sattva”活动终止,心智消失不显,于是人们就说“他死了”。但是那智者说,我非意识活动,心智或者有情,我和那五大元素不同,和它们的综合产物不同。所有“可见”之物,都来自于五大元素的综合整体作用,无论一个“实际存在物”达到多高的程度,他都是由五大元素共同整体作用的最终效果。个体人们,或者说有具体形象的化身们(意识活动幻化出的形相)在死后跑去哪里了呢?心智,言语,名和相---它们撇开五大元素的综合作用就毫无独立自主的“实体固有”存在性。对我来说,根本没有生和死,因为所有现象事物都是五大元素的混合作用,本质还是它们,是五大元素的综合混合的不同产物---结构形式--那启动点就是自性和"我"。 自性和“我”根本没有任何形式,无形无相,那它们又怎么可能被毁灭呢?事实上,它是空幻的“幻想”,产生错觉的根本原因。当意识活动开始搅拌,种种形式结构和这宇宙就显现出来,这些形形色色的幻相就是我的身体。

从那极为微细的滴漏出的一小滴“Sattva”(有情)里,就显现出这整体的宇宙万物。你会问:我的身体和这个世界在那个“Sattva”(有情)里吗? 你说“我拒绝接受这说法,怎么可能是这样?这是一个谎言。 事实就因为有这个身体,所以我痛苦烦恼,你会说:“这世界明明就在这儿,多么坚固而真实,怎么可能完全是一个梦幻错觉呢?”但心智是一个总想法,所有一切世界都是意识活动内的整体活动,故而,必然是虚拟的,并非真实实体性的世界。当你明白这无实体性的世界是虚拟的,心智就安静下来并且融化退去。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种和它们各自的教义,赞颂崇拜它们自己,并且诋毁其余的。这所有全部的行为活动都是意识活动内的整体运行,发源于【无】。我的“有”性状态以其非实体的虚拟性,看清了世界幻化的不实性,所以我对它们不做任何评论。你所获得的任何东西,即使是知识学问,依然是虚幻不实的,这些都等于零,根本不真实,去超越一切可知可觉的东西。唯有某时,某个罕见的人在死去的时刻,不同寻常的会完全认清他不是身体,在烈火中这身体分崩离析并混入五大元素。
                                    
梵也是一个观念,因为它不会永远和我保持缔结关联状态。只当“有”性状态显现,世界就显现,但这显现也只是暂时的,短暂的,就那么一小会儿。一个人认清了“有”的背离,那就是至福。无知愚昧的人被“有”缠住,因此对它们来说就有巨大的惊骇,有苦痛的煎熬。所有一切都是痛苦的---清醒,深眠和做梦状态,五大元素和三种基本力量---认清这一点,就免于“苦”的纠缠。

当一个人彻底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此时一个无知愚昧的人死了,他“被”彻底释然,无任何挂碍。
心智必定吟唱 “我在” 而无须任何言辞。从而被释放,释然而无拘束。
假如你还认为你获得了知识,你有所得---这一切是你的成就,是你完成的,那么,你还没认清自己,没认清本来,离自知之明还远着呢。


名词解释:

Aperture
孔径,缝隙,通道,光阑,光圈
光阑通道:
起到遮光作用,限制成像的范围,决定系统成像的“成像平面或者空间”有多大的范围,成像的广度和进深,局部成像的位置和放大倍率,分辨度,通过光阑通道可以将广大的远景全部虚化,以便强烈的突出局部近景。也可以将近景虚化,以突出广大的全景。

sattva
一致性,和谐,平衡能力,精华,纯粹,智性(指令导引和信息交换),宁静和光明;三种基本的本质属性中居第一位,与“维护维持,保存储藏”密切相关。

sattvaguna
一致和谐性机制
唯一的本能机制,它导致“恰当合适”,引发“知觉能力和感觉现象”,导向“统一完整”和“一致性联合”,导向“相等,整齐和均称”(相等相似),解决灾难性事件,释放和解除;抗粘合作用,抗“空间-时间”的正负弯曲;推动和促进意识的映射,支持释放解除的完成,通过在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差分来查询真值。

---------------------------------------------------------------

英文原名: I AM UNBORN
中文译名:《我从未出生》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
原书副标题:Talks with Sri Nisargadatta Mahara
原书编撰:   Pradeep AptePhD    普拉迪普 爱普特 (哲学博士)
中文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 - 冷静投机博客

简要说明:
原书英文PDF文本,随后放到新浪微盘下载取阅。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汇集成中文PDF。在翻译中做了一些中文表达和语序习惯上的通顺和润色。大部分直译,部分意译。翻译中的错漏难免,欢迎指正!




jenny 发表于 2020-5-10 01:30:04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10-21 15:55 编辑

書名:《来自马哈拉奇的棒喝》

《来自马哈拉奇的棒喝》连载(1)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Pointers from Nisargadatta Maharaj 》
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来自马哈拉奇的棒喝》

30. What were You before your 'Birth'?
在你“出生”之前,你是什么?

新来的一群人当中,有一个是美国人,不到25岁的样子,剔着光头---这是一个身高超过6英尺,体态匀称,魁梧健壮的青年男子,好像雕塑一样的瘦长脸,穿着黄褐色的袍子,那是印度很多出家人的打扮之一。他说他是个行脚的苦行僧,在过去的一两年来,已经徒步走遍了北印度。他曾受过普通的戒律并守戒3年了。马哈拉齐问他有没有弄明白他到底在找什么,他笑着回答说,他已经开始怀疑,单纯的依靠这种四处行脚的苦行,他究竟能否找到答案,并且事实上,他现在怀疑他是否一直都在偏离要找的答案。他然后讲到,他最近“偶然”得到一本《我是祂 》“I AM THAT”,在读完之后,就有了一个强烈的异乎寻常的“车到站”之感,尤其当他看到卷首上马哈拉奇的照片时。当他看进马哈拉齐的双眼,他觉得他无法抑制的端详了好半天。他觉得他必须去拜访马哈拉奇,带去他的敬意并且坐在他面前。

马哈拉奇(简M):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你对此是否清晰而明确的知道呢?你正在寻找上帝吗?你到底在找什么?

拜访者(简V):
不知怎的,我一直确信并深深感受到,在这个世界里的生活,没有什么能让我满意,因为这个世界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如此的短暂,生生灭灭,来来回回,转瞬即逝。我究竟想要什么?好吧,我想到达真实彼岸。那就是我想要的。

M: (无声的笑着,笑的颤抖起来)“我想到达真实彼岸”---你是否能意识到,这想法多么的滑稽啊。 这个“我”是谁呢? 谁想到达真实彼岸呢?这个“我”是指的这个肉身和心智的复合体吧?这个身心组织体,它想要进入真实彼岸?那么它能否确定,那真实彼岸同意接收它吗?同时,这个“我”怎么“到达”真实?是通过跳高还是跳远呢?或者,没准儿坐在一枚火箭上?或者,透过一个内心思维上的飞跃,然后这个真实彼岸就被抵达了?好吧,最后问你一句,对于你想要到达的“真实”,这“真实”的含义和指向,你觉得那究竟是什么呢?

V:(笑起来)现在,经你这么一说,这看上去还真是滑稽可笑,或者我是不是应该说,有点悲剧了。
M: 不管是滑稽还是悲剧,那个听闻到这些字眼的那个,它是谁呢?

V:我,我啊,正坐在这儿的这个家伙;我正听闻着这些字眼儿,同时也正在跟你说着话。
M: 各种感官,是在那“普拉纳Prana”---那“生命力”大能的支持下,才有了当前现行的现实运转。但是,那没有某种了不起的东西吗?它叫做你的“时刻都在当前的临场中心感”,没有这个时刻当前的临在感,就没有你的各种感官能够去认知任何事物了。它把知觉带给了一个有情有觉的众生,那么它是什么呢?

(*注:普拉纳Prana:梵语里的两个词根pra + ana, 其中pra的意思是在...之先,ana的意思是气息,呼吸。合起来的意思是在“呼吸”之前的大能,先天地而在的那个。)

V: 嗯。如果我不是自觉的,没有了知觉,我的各种感官就没法运转了。
M:
明白这点之后,就知道,只要这个身体还在,那么你就是这个时刻都在当前的临场“知觉”。一旦你的身体死了,那意识活动和知觉就随着这个生命呼吸一起离去了。也就只有这个[生命],这个呼吸是先于这个“身心和知觉”现象的,那绝对存在,那恒常存在,永在当前的,才是你的真正身份。那才是我们所有人真正所是。那就是真实彼岸。它就在当前,时刻在当前。某个人去搜求它,去抵达它,这问题是从哪儿妄想出来的呢?在你“出生”之前,你是什么呢?在你出生之前的那个状态里,那儿有任何必需,需要,欲望,期待和愿望渴求吗?甚至于还有没有对“真实彼岸”或者“自由解脱”的渴求呢?事实上,那状态才是你的本源,你本来的原本真实状态,或者说真正的本质和本性---一个完全完整独一体的状态,神圣,绝对存在,而且相对性消失,相互对照比较的二元性消失。知觉和意识观念概念的活动,就是来自这个独一绝对存在状态的映射,意识活动和知觉,或者说“我在”(我性)状态,或者说“众生”的状态,都是这样的一个映射投影,一个映像,但是太阳的映像,可绝不是太阳。这个有觉知的当前存在,就是你,而不是身体,那身体只不过以它的现象表达形式,给“意识观念活动”所居住的,表相上的房子。当这个身体“死亡”,“意识观念活动”就被从身体里释放出来,并且你也不再有知觉上的“当前存在感”了,因为随后就不再有任何相对的相互对比而来的临场存在感了。你随后就回到了那原本的绝对的【无上正等】。相对性的消失,就意味着绝对存在,而毫无当前的知觉和意识活动的临场感了。

在开始阶段的探寻者,内心升起的是对“自由解脱”的渴望,当他认识到,他,他自己就是他一直在搜求的真实彼岸,于是慢慢的这个对自由解脱的渴望消失了。还执着于这个“自由解脱”的渴望,那就有两个“阻塞”。
1.设想这个当前的临场效果是一个实体存在,并且要继续(恒常的)存在下去就必须要“解脱”,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对于一个“有知觉现象”的目标对象(*object ,对象,目标,客体。计算机术语“项目的运行目标”)来说,根本就没有“自由解脱”的问题,因为一个目标对象,根本上就没有任何独立存在性,没有任何独立自主的实体性。
2. 基于渴望在“心智层面”去见到“真实”,想要对“真实实相”惊鸿一瞥的愿望;这意味着试图在“已知”的有限范围内,以各种已知的有限的参量,特性和范围,去攻克那“未知”并且破解“不可知”! 这是徒劳的。

V:
那什么法门能做到呢?
M:
又来了!修成就法,就意味着,正在把一个有名无实的仿真虚拟幻影,想象中的,并不存在的东西,“假设并接受”为一个实体存在。谁在修成就法啊?又是为了什么样的意图?这还不足以看出“妄想就是幻象”吗?你把你自己妄想成一个实体,认为你是一个实际存在物,这就是一个虚假的妄想。你自己就是那真实彼岸。一旦这一点被认识到,或者更确切的说,由直觉的直接观察而认识到,一个实体,纯粹是一个概念上的模糊印象,这些模糊的印象,各种观念,概念想象,各种突发奇想,最终只能是重新返回一体化---瑜伽---普遍一体性。没有任何要去完成的剩余,没有任何要完成的东西(所做已做,都早已完成),因为就根本没有某个人去“做”这个瑜伽(重返一体),并且,更重要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避免重新返回一体化-瑜伽-普遍一体性。那么所剩下的,只是纯粹的无个体意志力的“被活着,被生活”,因为从相对性上而言,我们只是一个梦世界里的吊线木偶,被一个最初的本源的梦所推动着,巧妙的操控着。对于一个个体的做梦者来说,就是去从他个人私密的梦里,清醒过来。这样的领悟就是觉醒本身!

这个美国年轻人,他全神贯注的倾听了马哈拉奇讲的话,在马哈拉奇面前,向他鞠躬,然后说:“先生,你的话已彻底扫清了我内心的残破。我现在明白了什么是真实彼岸。我确信,我感受到了,我就是那彼岸,那真实。”


24. A Review of the Fundamentals
对于基本认知的回顾

一个国外来的拜访者,在孟买只呆了三天,每天早晚的讲会都参加。在最后一次讲会上,他说在这三天里,他是如此的全神贯注,但是他没能理出个先后头绪来,也没弄明白先去做什么,什么可以延后。他诚恳而热切的请求马哈拉奇重述基本原则,以便于他可以牢记在心并且有一个次第。马哈拉奇笑着问他,对于他的这个男性人类的肉身皮相,对于他作为他父母的儿子,或者对于他的职业,在他的心智里,是否还有任何困惑和混乱。如果没有任何困惑,那么为什么对他真正的本质本性,还有困惑呢!

不管怎样吧,马哈拉奇说,让我们来解决你已询问的问题。对于你的自我本质,以及你和你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关联关系---你在一边儿,而世界在另一边,你真正想要的是对它们完成一个可接受的满意的认知和了解。(关于你的自我本质,你一直习惯于把这个“身体-心智”当作一个实体存在,以为对它的行为活动拥有完全掌控)

你现在以为你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只不过是你父亲身体中那“物质肉体”的精华,在你母亲的子宫里受精怀孕,而它随后不由你自主的,自发的成长发育为婴儿的形状模式,有骨骼,皮肤,肉和血液等等。
事实上,对于你的“出生”,你甚至没被征求过意见,没被询问过。
一个人类模式的组织形式被营造出来,它从一个胎儿发育成长为一个婴儿,并且或许是在你人生的第二年,在某个已确定的时刻,你被告知“你”被生下来了,这个“你”同时有一个名字和一个外形长相。
在那以后,你就对你的“存在性”有了认知概念,并且“你”开始把你自己当作一个分离的孤立个体,一个拥有独立自主能力的实体存在物,除你之外余下的就是这个世界。
现在仔细审视和深思:
1)你的父母是否专门的并且有意识的全程按照某种设计方案来创造“你”?
2)受精发生的那一刻,你的父母是否清楚的知道?
3)“你”是否特意的并且是有意识的精心挑选了一对儿特别的夫妻来做你的父母?4)出生方式和时间是“你”选定的吗?

思考这些问题,事情明摆着,有着人类外观形式的这样一个显现形态,几乎是“意外”被创建出来的,非(个体)故意的(未经任何同意,或者在任何某一部分上做刻意的明确选择),但是你随后就把它接受为你自己。
所以,这只是个形式名义上的“你”,它本身既非“事实”上的存在,也非一个实体存在物。这是第一个基本认知。
通过一个自然的自发的进程,一个现象表达的显现形态被创建出来。
那么随后的问题是,“我们”是什么---我们所有人是什么?我们中的每一个,作为一个外观表象,“事件”显现,仅仅只是出现在---觉察到我们的,注意到我们的---那些人的意识活动里,并且也因此,我们所显现出的也都是某个现象,某个事件(有独特的特别的故事伸展)---带时间性的,一段时间暂存性的,有限的,可被感官感知到的,可被观念识别力识别和理解的;
其实我们是什么呢?正相反,我们一直已是的,并且我们始终将是的,是无名,无形,无相的,是实体,本体实在---无时间,无空间,微妙而感觉不到的,无法认识理解,不可测得的存在。

尽管你可能完全信服的认定你已经“了解”这个基本事实,但你还是会发现,你还是会把你的名称和模式形象认同为一个实体存在物,从这个关联认同中使你脱离,解除这个关联,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一直把你想念为一个分离孤立的单独实体存在物,只有当这个想念完全湮灭,这个“记起”完全彻底的被取消,完全废止的时候,这个关联结合的解除才能发生。这就是第二个基本认知,玛雅(maya)的能力。它只是一个现象,没有它自身的独立自主的实体存在性,纯粹是被认为“真的”,被视为“真实”,并且种种努力行动,都是由这个幻影错觉所虚拟营造成“变成”某种具有一定意义的事物---追赶着它的基本内容,追随着它的实质本体(那上帝的永恒意识)的投影。
然而事实上,你自始至终一直是那实质内容和实质本体,并且绝不是“处于束缚局限中渴望着解脱”的那个投影。
这是多好玩的事情啊,但另一方面,这就是玛雅(Maya)!

现在来说第三个基本认知:
没有任何“空间-时间”(概念),此时你是否还能去设想出世界显现出的任何模式和样式呢?
如果现象没有“空间”概念上的延伸,并且赋予一个三维度的“量”,那么在持续延伸的“时间”概念上,这些现象是否能够被测量?
没有这些“时间-空间”概念上的延伸,你就没法去设想和想象了,在这个可见的表象宇宙中任何被知觉到的事情,就更别说了。
请记住,所有一切现象事件都只呈现于“时间-空间”概念里,在意识观念活动“内”被设想和知觉。并且,即使是那个完整的“一体”的理念,那个“绝对存在”的理念,也只能是在意识观念活动内的一个概念!当意识观念活动渐渐消失在那“无条件的绝对”中,谁?或者 什么?还能在那儿想着要去认识任何事情,或者渴望去体验任何事物?

好了,现在来讲基本认知的最后一点:我讲到这里,如果我刚才说的,你都清晰明确的理解了,那么,试图观看和知觉到你的“真实状态”---在“你”出生之前的那个状态,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意识观念活动不由自主的自发升起,并且同时带来当前临场存在感,带着这观念和知觉,你能返回那(无相对,无形无相无念)本源状态吗?
只要这个肉体(事件现象)还存续,那么这个后来的状态“时刻在当前的临场感”就是(相对)真实。
当这身体走完了它的寿命跨度,这个“有自觉的当前临场感”就渐渐消失,融入本源状态的原状,无意识觉知和观念活动的“当下永在”。
没有任何人真的出生,也没任何一个人真的死了。纯粹只是某个事件(有独特的特别的故事伸展,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位置),这事件有一个起点,有个持续延伸的进程和终点,在“时间-空间”概念里被具体客观化(物化映射)体现为一个人生寿命。
一个现象,它并非实体存在物,没有实体存在物的边界和限制,而作为一个实体本体,它没有什么需要被解放的,也不可能在本体里存在需要去解放的实体存在物。能够被认识到的只有这第一点:这梦世界的“真实”故事,只是被观睹见证到的现象。

拜访者向马哈拉奇鞠躬致敬,然后说,短短数语就让他完全承接了这最高认知。“了解到我的真正本质,我已没有别的要了解的啦。”


*******

中文译名:《来自马哈拉奇的棒喝》
原书名:POINTERS FROM NISARGADATTA MAHARAJ
副标题:Maharaj points to the Eternal Truth that IS - before time ever was
作者:   Ramesh S. Balsekar (拉马虚)
中文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冷静投机博客

原书作者简介
拉马虚(Ramesh S. Balsekar)(1917年-2009年) ,他毕业于伦敦大学的贸易专业,在印度一家顶尖的国有银行担任总经理,1977年在印度银行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休。他是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的弟子。从很早的童年时代,拉马虚就被“非二元”论所吸引,特别是拉玛纳马哈希(Ramana Maharshi) 和“为无为”(Wei Wu Wei)的教导。在他1977年退休后,他曾有过内心的某种冲突和困扰,这很快引领他去日复一日的拜访著名的智者,也就是他的上师,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尊者。退休2年后的1979年,觉悟发生了,他完全彻底的觉悟到,根本没有某“个人”在做什么。拉马虚开始大量的翻译他和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的日常谈话。他本人在1982年开始布道。是他的上师命令他去演讲。这一系列的演讲和交谈开始于,某一天有一个澳大利亚人一大早的登门造访。转天,这个澳大利亚人带着他几个朋友返回来继续交谈。慢慢的,跑来聆听拉马虚的教导的人数就开始增长。自此之后,他撰写了超过25部作品,并且在欧洲和美国举办过几个研讨会。他退休后定居在孟买,常常在每天早上举行演讲会,面对来自全球的寻访者。他结婚并且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在家”的上师。他把他的上师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奇,佛陀,拉玛纳马哈希,道家大师“为无为”的教导融入他自己的体悟中来详尽阐述,指向那真相,那终极的觉悟。 ---参阅:http://www.rameshbalsekar.com/about-ramesh.html


*译者说明:
此书是从网络上购买的PDF版本,原书英文名,译者做了意译,因为在这本书里,马哈拉奇对很多混淆的概念和歪曲的理解,做了明确的破斥和澄清。随后将以连载的方式放在博客上分享,但在排序上,暂先不按照原书的排列顺序。待全文完成时,再汇集成中文PDF版本,并附录上英文原版。




jenny 发表于 2020-5-10 02:23:40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10-20 00:54 编辑

馬哈拉吉過世於喉癌

馬哈拉吉:臣服的真正意义
出自Pointers from Nisargadatta Maharaj
对话第9:You are Rama, I am Rama
中译本出自新浪博客“心灯一盏照彻明”,小编对照英文适当做了改正。

不同类型的人们,跑来见马哈拉奇,带着不同的动机意图。通常马哈拉奇会要求一个新来的拜访者对他自己做一番自我介绍──他的家庭背景,他做什么生意或者从事什么职业,对灵性问题产生兴趣有多长时间,修行了何种法门,他跑来参访的动机和缘起。马哈拉奇的意思,很明显,是去探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帮助每一个来访的人,并且与此同时,这样的交谈也会使在场的其他来访者获得启发。

绝大多数来访者都会简述他们的基本情况,其中很多人都说,他们读过马哈拉奇的书“I AM THAT”,并从此就渴望能在他座下聆听教导。每次听到这样一说,马哈拉奇就会微笑着点头致意。如果任何人想要问一些特别的问题,马哈拉奇就会请他坐的更近一些,以便使得交谈更轻松容易一些。那些不问问题的来访者,就被嘱咐去坐在更靠后的位置。

有一次讲会刚要开始,此时有两个中年的绅士迈步走进来,向马哈拉奇致敬行礼之后,就坐了下来。其中一个告诉马哈拉奇,他是一个政府高官,他对灵性问题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他跑来这里,只是想引荐他的弟弟,他弟弟对灵性问题有着极深的兴趣。在引荐了和他同来的弟弟之后,这位官员就离开了。

接着,这位仁兄接过话题,并且告诉马哈拉奇,他曾有一位上师,跟随上师很多年,但是这位上师已经去世了。
他从上师那儿得到一个咒语,并且被嘱尽可能时时刻刻反复吟诵,这就是最好的成就法门,他就按照他上师的吩咐和要求去做。
他说他现在已经达到某种阶段,他相信所有一切都是罗摩(Rama)*,同时罗摩就在所有一切事物之中,他通过这个法门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平静喜乐。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那架势和口气,就好像为了他面前的这些听众们的利益,包括马哈拉奇的利益,正在为他们宣说一个伟大的神谕。
在这番话说完之后,他环顾四周,试图去看看他讲的这些,给听众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
然后,带着一个自满和洋洋自得的神情,坐下来,闭上眼,沾沾自喜起来。
* 罗摩(Rāma),为印度教所信奉的重要神祇之一。他是大史诗《罗摩衍那》主角,也是主神毗湿奴的化身之一,常见的形象是手拿弓箭。毗湿奴派(Vaishnavism)是数量庞大的印度教信仰中极其重要一部分(其他还有湿婆派、沙克蒂派等),其中以罗摩和黑天这两大毗湿奴的化身信仰为主。


马哈拉奇,沉默不语,安静的听着这一切,但常来的熟悉马哈拉奇的人看出来,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出一道活跃机智的亮光,马哈拉奇要求这个来访者能否谦逊一点,如果能谦逊一点的话,对他一定会有助益。这位绅士,无可奈何的摆了摆右臂,来作为回应,并且说他不想从任何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他跑来见马哈拉奇,只是因为有几个人逼着他来参加马哈拉奇的讲会,哪怕就来一次——于是他就来了!

马哈拉奇问这个来访者,他修这个法门,有某种特别的动机和意图吗?他期望从这个法门里获得什么?

来访者(下作V):
当我打坐时,我常常见到我热爱的上主罗摩现身,我完全沉浸在这个无比幸福的境界里。

马哈拉奇(下作M):那么,当你没打坐的时候呢?

V: 我忆念上主,并且在所有每个人每件事物中看到他。

马哈拉奇带着一个戏谑的表情听着这回答,在他的双眸里又一次闪过那熟悉的机智活泼的亮光。我们这些常来的,熟悉的人都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因为这机智的亮光一闪之后,常常伴随着马哈拉奇那些妙语连珠的俏皮话,他有时用这些玩笑来打压那些假大空的傲慢虚伪,摧破白日梦的幻想。他的话张嘴就来,脱口而出。

M: 你觉得罗摩是什么?

V: 我不明白这问题。罗摩就是罗摩。

M: 当你看到我里面有罗摩,一条狗里面有罗摩,一朵花里有罗摩,那你觉得罗摩究竟是什么呢?你看到的罗摩究竟长得什么样?是他的那个传统世俗上的造型吗?肩膀上背着弓,还有插满箭的箭筒?

V(困惑的表情): 是的,我觉的是。

M:某个人在烈日暴晒下走了好长好长的路,然后能在一片树荫下休息,那微风带来凉爽,喝上一点清凉的水,享受这休憩中的安宁和喜悦,这感受和在你打坐并且看到罗摩现身时所感受到的那份安宁和喜悦是一样的吗?

V:你真的不能这样比,因为一个是物质世界里的,而另一个,我要说,那是内心精神境界和灵魂方面的。

M: 不管怎样吧,你的修行法门是否使你对你的真正本质,你的本来面目有了完全清晰的了知呢?

V: 这样的讨论有什么用?罗摩是神! 我只是一个匮乏低贱的人,臣服在了罗摩脚下。

M:臣服,它本身是一个极好且有效的修行法门。但是,我们必须完全清楚了解臣服真正的意义,虽然字面上它是个分离的概念。你知道吗?罗摩,尽管一生下来就是王子,但也只是和你一样,是普通人,还没“变”成“神”,直到他及时的接受了瓦西斯塔尊者(Vasishtha)的教导,把那些深刻的认知传授给他。那么瓦西斯塔尊者,给年轻的罗摩传授了什么,教导他什么呢?难道不是“本我智慧”(Atma-Jnana)吗?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对一个人真正本质和本来面目的了解吗?
我建议你,把你多年来,网罗的所有这些虚幻不实的想法和观念统统丢掉,并且从你自己的本质,从你自身开始,去认清你自己。沿着下面这样的思路去专心思惟:我的真正本质是什么,我的真实本性是什么?我与生俱来并且始终保持不变的“资本”(capital)是什么?时时刻刻忠实的并且依然如故的和我在一起,时刻令我知道我在的“资本”是什么?命力(Prana)和赋予我“存在感”的意识知觉,这两者伴随着这个“身体-构造”,我是怎么捕获,并跟踪、占有这身体构造的呢?这一切会持续多久?在这身体显现之前,“我”是什么?在这个身体崩溃瓦解之后,“我”是什么?谁是那个真正“出生”并且会“死去”的?“我”是什么?把罗摩从一个人类变为一个神的,恰恰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了悟。

此时,那来访者已认识到,有个东西,对“成就法”有着极大的渴望和欲求,在他的修行过程中,竟然从没对他努力追求灵性的动机,以及灵性探索的最终目的,给予严肃认真的思考和审视。他自负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开悟的人,而此时他放下了自命不凡的傲慢架势,非常恭敬地请求马哈拉奇准许他,在孟买停留的几天时间里再次拜访。马哈拉奇亲切地告诉他,他想要再来拜访,那么他的真诚和热情,就是所需的全部许可。




jenny 发表于 2020-5-13 14:19:53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1-4-2 16:40 编辑

有緣還是會看到

拉瑪那馬哈希 &马哈拉奇, 是我2018年底? 2019年初?就看到, 但沒看文, 是因, 看[告別娑婆]書網路貼文, 那三個的二個網站有貼其他覺者的文 .
因 [告別娑婆] 第四本書, 需從三個網站湊齊看, 他們都只貼幾章或章裡簡略一些沒貼 (重聽朗讀才知道. (為了書的版權,不讓人抗議?) ))

那時,三個網站的其二網站的其他覺者的文都沒看,這兩位也是,
一直到2019下半年至今, 我寫評論[告別]文, 重新去網站看[告別]第四本時, 才去看到這兩位的名字的, 其他人的還是沒看.

2019-5月,Youtube, 拉瑪那馬哈希的"我是誰?" 聽完了, 也沒想繼續找, 直到兩個月後, 在貼有[告別] 文的blog看到的,看幾篇文. 2019-5~7

马哈拉奇則是另一個貼 [告別] 的網站, 看到其一文---"我在"之歌,
生理痛苦無法行坐臥睡, 5/6? 5/8? 起就看一看文, google 相關資料,看到有blog主專門貼马哈拉奇的, 還免費翻譯他的書. (事實上2020-3月時, 有人介紹"我是那" 這本書.)----2020-5~7

真正認識這兩位及看他們的文章, 是2019年-5~7月 及 2020年-5~7月
都是生理痛苦無法睡,
這一波的痛苦是2019年初開始~至今,
2018年--5~8月, 腦痛苦, 完後, 暫沒那麼痛苦
第二輪,記得是, 脖子---2018-8~2019-8,
然後跳去腦而不是牙齒---2019-8~2020-8月,
牙齒是2020-8月開始至今
另, 每年底到隔年農曆過年時段, 有說不出的致命的心理苦
沒有真正的起點與結束與痛苦, 因為它是一直處在痛苦, 很難知道準確時間月份及部位界線, 只有明顯痛苦感覺時段.
以及, 不是一個痛苦而已, 而是腦/ 脖子/ 牙齒/ 全身全拉, 只是明顯感覺這時段哪個為主要的劇烈拉扯
脖子不輕鬆, 腦已是非常痛苦, 牙齒是最痛苦的, 也是腳/ 腳底, 管線....振開/ 穿動開/ 暈開/ 網開/ 鬆開 及放屁最多的部位.
2020年3月就手無法伸到後面背去
小腿排毒厲害像爛腳, 燒傷疤痕/ 抓傷疤痕/ 網狀痕
我之前會紀錄詳細日記, 後丟掉, 搬家麻煩, 現在只是靠回憶回想當時情況;




jenny 发表于 2021-4-1 07:38:17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1-4-1 10:59 编辑

補充, 馬哈拉奇的教導的解釋分享

馬哈拉奇要我們, 任何時. 都停在活在 "我在" ;
佛經, 金剛經的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奇蹟課程的 "觀看, 等待, 不判斷或不定義" ;
聖經的不判斷不定義
----------------------------的存在狀態生活態度上 .

也就是,
活在 , 感知道 / 意識到 / 確定到, 好像"有個我" 存在著, 活在這世界--的--"我在" 或 "我是" 或 "我是那" (那無法用語言表達) ---的存在生活狀態就好.
沒有 "我在" "我是" 之後的判斷定義念頭, "我在----什麼什麼" "我是---什麼什麼" "我是---這個那個,
我是----男生/ 女生;
我在-----想, 我在----聽,
我----看到
...等等等的定義 / 判斷執著念頭.

"是""在", 其實已是在判斷與定義的意思了; 也早已執著有個我了
是" "在" 的之後的詞, 是判斷與定義完某物/ 某人/ 一切..等等, 的判斷與或定位定義好了的詞.
马哈拉奇/ 佛經/ 聖經/ 奇蹟課程, 其實要我們, 單單活在, 也就是, "有個我" 存在這裡, 沒有"我" 之後、然後的念頭執著的生活態度.

我執是先天帶來的, 執著有個我 ;
後天的個體我執, 除了 "個體我" 的執著外, 是夢中夢,
還讓 "先天的我執" 的記憶執著加強, 加強幻覺一直在, 再回去加強後天的我執記憶.

它 ---身心, 或 "個體我"的執著 ---同時變成, 先天我執, 與, 後天個體我執的執著在同時同步加強,
都在表達" 我" ----什麼什麼, "我" ----之後的表達法/ 方式,
都是"我"的客體, "我" ---所有, 或, 我----的, 的表達法/ 方式,,
都是定義 / 判斷 "我" 如何, 不管是定義自己或外在的萬物/ 萬人/ 一切 .
"我"之後的詞, 包含"是" "在" (也包含"我",不管是先天, 或, 後天的個體我), 都算是定義----個體我如何/ 外在的一切. 先天是定義我如何, 因為它知道都是它自己, 兩者都執著有個獨立分離的個體我的概念, 轉強為信念,

個體我, 是, "我"--這個思想者的客體 /玩具 / 木偶 / 客體的客體/ 後天的 / 夢中夢

都是個體我, 都是分裂分離.
一個是, 與萬物/ 萬人/一切, 分離 & 獨立的個體我&獨立我-----小我;
一個是, 與一切合一, 但與源頭分離的個體我/ 獨立我---大我
的印象, 概念, 觀念, 轉強為信念

馬哈拉奇 / 佛經的金剛經 / 奇蹟課程 / 聖經,
要我們活在, "我在" 的存在狀態就好;
接著, 就會看到真實世界
但, 那還是客體, 因為, "大我"的我還是虛幻的, 光 & 音是虛幻的,
直到先天的我執破了才算.

先天的我執----"我"或 "大我", 還是客體, 是"真我"主體在觀看的;
後天的個體我執破了沒用, 修它沒用, 它死了自動就不會煩惱與恐懼;
而是先天的我執破了才有用, 否則又幻化作夢; 夢中的個體我又作夢, 執著有個個體我, 夢中夢; 然後又執著人生/ 生活的一切, 夢中夢的夢.
一切的夢, 皆由, 先天執著"有個我" 的信念而開始

马哈拉奇/ 佛經/ 聖經/ 奇蹟課程的教導:
先停在活在----"我在" 或 "我是那"
最後, "我在" 或, 有個我的念頭也要離與斷了破了, 才算

我---的, 或, 我所有,或我的 .
佛經, 能 &所
"我"是能; "我"之後的表達是所
"是"、在, 是所, 我所有
如, 我在想...等等
我的身體/眼睛...等等
我的學歷/ 我的感受/ 我的認為/ 我的資產...等等,
都是後天的我---小我的客體
後天的小我, 是先天的我--大我的客體
先天的大我是真我的客體
被我們感知到的/ 感受到/ 知道的/ 想到的/ 通到的/ 修來的境界, 都是 "所, 都是虛妄的, 都是 "我" 在通/ 想..., "我"沒破.
沒感受也是感受, 否則怎知道你沒感受?
是黑暗暗的也是顏色, 否則你怎知道暗暗的?
必須...能 &所雙亡, 只剩 "能" 言語道斷, 通無可通

某某, 在這裡, 是 "能", 到那裡又變成是"所", 如, 眼睛是能, 外面看到的東西是所, 眼睛所看到的, 眼睛所能看到的;
進一步, 眼睛是零件/ 光線等等組成, 讓它能看的, 所以它變成零件/ 光線的所, 所以眼睛也是虛幻的;
進一步, 能看/聽/感受的零件, 是那些營養元素/ 電流等等等
凡 "所", 是虛妄的




jenny 发表于 2021-6-30 10:48:21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1-7-2 01:06 编辑

1, 馬哈拉奇的電子書下載, 無法提供在這裡, 因為 [用戶組的附件大小的限制] 的關係, 即使每個電子書已經各自分開 & 壓縮了.
那就到部落格去看一 一文; 或, 下載電子書----部落格有說明

2, 後來的網址只用暗示不完整的網址, 你只需加入 www ;
或, 照...網站名/ 部落格名/ 站長 / 部落格主/ 文章標題名稱, 就會找到.
這樣, 也尊重那邊的要求---註明出處 , 又不會造成貴站的困擾.

除非是google某個關鍵字, 去無意矇到那網站網址, 說某話題, 平常不好找, 才會貼完整網址在這.
有的有貼完整網址在一個樓, 代表全部的樓, 自往回找; 除非, 分開在很多很多的樓 & 日期 & 年份之間, 否則不重複網址了

3,有標題 / 作者/ 部落格名/ 網站名...等等, 表示是 [轉貼] , 其餘是我寫的--原創, 不必再去找原出處了

4, 至於刪除後, 空白樓, 重複寫 [結束] , 是因字數限制才能貼出的關係

5, 有的有加粗字體及顏色, 方便尋找某文.
但, 這網站後來網頁背景改成白色的, 晚上燈光再打開, 會看得刺眼可能看得吃力,
但我已沒體力一 一尋找 & 修改了.
你可以貼到WORD去還原你要的顏色及字的大小去看, 看完後再刪除.
有的, 就在最前面, 附 [內含內容話題] , 方便尋找某文的關鍵話

ps, WORD可以簡體/ 繁體轉換 , PDF 也可以, 只是, 表達詞還是轉換為大陸或台灣的表達語言說詞-----(告知一下..不太常用電腦, 或老一輩的人)


                               6, 此欄結束了



jenny 发表于 2022-6-20 22:38:41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9-17 02:37 编辑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揚升開悟:在廢墟中復活

(2014-07-23)


很多人會在這段時間感到深入骨髓的絕望、失去支援、了無意義。
因為確實能量伴隨著強烈的陽光,把一切隱藏在靈魂深處、細胞深處的污垢灰塵都暴露出來。

世界觀,感情、生活和各種關係,一切都在顯現它的真實本質:幻象!幻像因執著而發揮作用,看起來是真的,其實是假的。
現在,那些依托於舊有觀念下的事物正在分離,所以如果你仍然用舊有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亂像,或者家族、兩性、個人,一切一切的做夢、偏執和幻想,它們就會在你面前像水泡一樣破滅而顯示給你。

在這種狀態下,一個人當然看不見前方,因為正在解離的是你,而非概念意義上的,所謂你的觀念、負面性或者低級能量,你就是它們。
你代表所有的陳舊物和無望無助。

當你正在死去,掙扎只會帶來痛苦。所以,既然要死了,就要徹底一點,尊嚴一點,不要扭扭捏捏,一點氣概都沒有。
但是就算陷入深谷,感到恐懼,也不要讓恐懼戰勝你。
這時候試圖從外部尋找救命稻草都沒有用,再會鼓舞人心的先知也帶不給你真正的安全地。

所以請放手一搏,頭腦的習慣——對人生的規劃沒有任何意義,算命、玩塔羅、看星座這些幫不了你。
你還在渴望永遠順心、輕松愉悅的生活嗎,或者靈性帶來的豐盛?
只要你還沒死,這些都是騙局。
頭腦永遠不會是靈性的,頭腦就是你,如果你不死,你永遠不知道靈性是什麼,永遠不知道靈魂是什麼。


這是靈魂醒來前的暗夜,它既不好也不壞。對那些看似日復一日正常生活的人而言,它看起來極壞;但是它卻又是黎明到來前的最後階段。你不可能打敗它,就像你試圖用頭腦來打敗自我一樣。所以,請臣服,請接受你的死亡。

如果你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那麼我可以告訴你,發生在這個化身上的事情。他在四年前也一樣經歷過那種毫無出路的絕望之境,世界充滿了假像和欺騙,外在的援助也失去了,任何試圖努力打破現狀都沒有效果,包括努力提升交上好運這類事。到最後他只好完全接受死亡,這個死亡是身體、頭腦、小我全然之死,不過心很平靜。他還是很有尊嚴的。

然後發生的是,他的靈魂覺醒了,從此這個人徹底變了。所有過去的無力、沮喪感、依賴、幻想、對世界的消極等等都消失了,盡管不是一下就全部消失了,但至少他可以翻轉情勢,成為了頭腦的主人,把那些阻礙自己的舊事物殘余一點點清除掉。

所以死亡並不可怕,它會帶給你復活;可怕的是不接受死亡,那就痛苦了。

你還在設想你如何覺醒嗎?
等到所有外在生活條件都滿足了你,然後自然覺醒?
這個化身也想過,甚至覺得這輩子沒有機會解脫的,那太遙遠了。
但是當覺醒的發條啟動,沒有人可以擋住它,包括你,頑固堅持幻像的頭腦,就是你,應該早點死去。

所以,不要掙扎,假如你感覺好像死神正走向你,好好享受你可以享受的死亡,也不要期待覺醒。
既然你的靈魂已經上了覺醒發條,就會有很多突然而莫名的痛苦事件發生,這種痛苦是因你潛藏的無意識的渴望、幻想、執著引起的,也是往世業力的消除。
因為它已經受夠在夢中的卑賤、愚蠢和無助生活了,那是無止境的痛,讓它一次性結束。

也許我說的不是你,你也許慶幸或僑幸自己會如何光榮而尊貴的,就像一覺醒來,面對升起的太陽,伸伸懶腰,唱一首讚歌,但那有多大可能性呢?我們已經被這個世界洗腦和污染得太久了。

覺醒總是勇士的道路,它不適合懦夫。
能讓頭腦和個人意志死去的人,能讓幻像死去的人,是真正的勇士。
這樣的人在這個時間,是新世界先驅。他們總要經歷更多。
但是當你覺醒至靈魂的偉大,那是何等的自由、尊嚴和喜悅。



jenny 发表于 2022-6-20 22:42:13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10-14 01:54 编辑

雲南大理開悟者Yachak
禪室問答錄:終極的實相不存在一物 (2021-09-02)


內容含:
在內在靈性體驗當中,你需要加強的是一個正見。
所謂正見就是你一定要明白,什麼是終極的實相,什麼不是?
如果你不了解什麼是終極的實相,那你是很容易被中途的景像所迷惑和欺騙的。

在一個人還沒有達到神性光輝之前,所有遇到的境界都是實相的投影,都是不穩定甚至帶有風險的。因為在更高維度的一些負面實體它們更擅長誘惑、欺騙和偽裝。

而靈性我慢,只是說你在修行的進步過程當中,你升起的一種自我的那種過度的認同,沒有經過確證就主觀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一種非常高的層次,升起了一種傲慢心理。如果你沒有這種傲慢,你通常也不會去給自己定義一個虛假的身份認同,這個就是靈性小我。

---------------------------------------------------------
學生:
我有一個這段時間的疑惑,就是關於靈性道路上的靈性誘惑和靈性自我的平衡。就是因為我覺得所有渴望靈性的人,比如我自己可能從小都渴望真理,終極自由,所以世俗的誘惑對我來說是很容易就放下的,比如說物質名利關係,包括我自己也在大學的時候放下對藝術的執著。但是我發現開始進入靈性道路的時候,因為我以前也看一些佛教的東西,但我發現真正開始實修的時候,發現終極真理的道路其實是很漫長的,然後在這個過程上有非常多的靈性誘惑,影響力是遠遠大過世俗的誘惑。比如說我覺得世俗世界物質的誘惑就變成了靈性能量的誘惑,然後世俗的關係變成了靈性關係或者靈魂伴侶的誘惑,然後包括世俗的技巧或者能力,變成了靈性能力和技巧的誘惑,特別是還有世俗的成就變成了靈性使命或者靈性責任的誘惑。這個裡面我自己的體驗就是只是去體驗它和痴迷它,只是去渴望真理就變成了對真理的欲望和靈性的欲望。這個東西層層疊疊,我自己有些時候是會失去平衡,特別在靈性道路上的體驗是在世俗中從未見過的那種體驗的時候,我會有一種不知道如何在道路上精細地去做這種平衡,然後又不矯枉過正的這種困惑。


然後還有一個我自己還在生活中有工作,當我帶著我自己在靈性道路上的體驗去做創作的時候,有些時候我會發現它會增強別人對我的認可,可能就變成了我的一個所謂世俗表達的成長。但是我現在又會去試著保持覺知,當你帶著還不成熟的這種靈性覺知,然後把它融入到世俗的表達中,獲得了一些物質的回報也好,或者是世俗的認可也好,既不要刻意地去抽離,但是又要不被這種所謂的世俗力量再拉回去。我又擔心好像帶著靈性力量去做每一件事情,它的果報好像又是更大的,我不知道怎麼去平衡。

Yachak :

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有靈性的渴望當然是非常好的,但是你只是完成了從世俗的追求轉變到靈性的追求這樣一個轉變,這裡面當然是有自我意圖的,但是這個自我意圖不是說你一開始都要去摒棄它,也不要急於和世俗世界的追求完全決裂。你必須要看到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處在什麼樣的靈性階段,然後才能做出比較恰當的選擇。渴望總是會帶來對結果的某種期待甚至幻想,這些期待和幻想才是需要你去明辨的。你不能因為靈性的追求而忽略你現實當中正在面臨的問題,不能逃避它、掩蓋它或者故意虛化它。靈性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獲得一些神秘的體驗就叫靈性,事實上靈性是連接精神和物質的橋梁,是把靈魂生活和物質生活統一起來的手段。它不能是孤立地存在,它必須要在實際生活中獲得檢驗。但是在某些階段它也需要你全然地投入其中,避開現實世界的干擾。

在內在靈性體驗當中,你需要加強的是一個正見。所謂正見就是你一定要明白,什麼是終極的實相,什麼不是?如果你不了解什麼是終極的實相那你是很容易被中途的景像所迷惑和欺騙的。
在靈性體驗裡面,你看到的所有這些、聽到的所有這些都不是終極的實相,本質上都是幻相的一部分。
當我說它們是幻相的一部分並不代表這些事物都是頭腦創造出來的想像,它們也可能是其它維度空間的存在體和特有現像,它是必然會經歷的一種體驗,只不過每個人體驗的程度不太一樣。
但如果缺少正見和覺察能力,把它們看成終極實相是很容易被誘惑和誤導的。

但是就真實的體驗而言,這些事物都屬於宇宙這個多維度存在體的一部分,超過這個宇宙維度才是終極的實相。在終極的實相裡面是不存在一物的。
在其它維度的空間裡面同樣存在很多極具吸引力和有相對價值的事物和感受,這些靈性體驗更讓人流連忘返、更加喜樂和充滿光明。
但不管怎麼樣,這些屬性是神性的一種體現,但它們並沒有達到神性的光輝,而是一些映射。
光明和黑暗的力量在沒有達到神性光輝之前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相對的力量強弱不同罷了。
正面的體驗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我們不能執迷於追求它們,而造成本末倒置的現像。
在一個人還沒有達到神性光輝之前,所有遇到的境界都是實相的投影,都是不穩定甚至帶有風險的。因為在更高維度的一些負面實體它們更擅長誘惑、欺騙和偽裝。

所以你要明白這些都不是終極的實相,當你碰到它們的時候,你注定要碰到它們的,但是你碰到它們的時候,你不要執迷進去就好了。這個就是正念。
另外一個就是要注意你的一些邪見或者貪念,比如說你把你個人的主觀想像帶進去,或者對它有一種貪戀情結,它就會把你原來世俗的那種習性,那種貪嗔痴給投射進去,你就會創造出一個虛假的幻境。
比如說你在想陰境界裡面你是半夢半醒的,如同夢魘一樣,在那個狀態裡面會創造很多幻相。假如你沒有提起覺照,你就跟幻相融為一體,你就把這個幻相當成真實的一種信息,你就會迷失。在這個虛假的幻境裡面你就會暴露在負面實體的眼皮底下。
所以我們在整個的修行過程當中絕對不能胡思亂想,絕對要達到止念,保持清醒的意識。如果不能止念至少要不跟隨念頭去創造幻境。
貪嗔痴習性比較嚴重的人確實更容易制造幻境,以致於最終成為一些負面實體的攻擊和誘惑對像。
所以在正式的實修之前,必須要對自己做足夠的準備,培養正見、認識道路中的風險等等。這條道路並不是那麼容易行走的,每個人在入門之前都需要準備一段較長時間。

另外一個問題是你的生活和修行的平衡,你在不斷地向前邁步當中,你應該積極探索最佳的平衡方式。這種調整通常會經歷很多次,這個和你靈性的進步帶來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你不一定要回到原來的工作,如果你覺得原來的那種創作方式會把你帶入較深的世俗因果當中,你就可以嘗試放下它。因為你寫的這種東西是為世俗世界服務的,所以你就得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所以你不得不妥協,你會投射或者不情願的去做這種創作、這種想像力。而你的創作也會給很多人帶來意識層面的影響,這其實是一個造業的過程。除非你的靈性力量足夠強大不然你無法轉化這種因果,一旦產生將來注定要嘗還。但不是說將來沒有改變的機會,如果你變強了也可以再回到這條時間線去消解它們的影響。在你的靈性還沒有穩定之前,需要對自己有個保護措施,不要過多地涉入集體意識的造夢機制。假如這件事必須要完成那就不要內心有衝突,了解和把握——“這只是暫時不得不經驗的幻相遊戲”。一旦你有幸獲得了恩典和加持,那你就可以一次性地超越它,進入更高的時間性。


學生:

我們的靈性渴望怎麼樣跟靈性的我慢、靈性小我保持一個度呢?

Yachak :靈性渴望其實是你在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時候,或者你的心態過於沉迷這些世俗的幻相的時候,用來打敗它們、保持清醒的靈性手段。渴望它也是一種方便,它是為了去除那種沒有渴望的懶散的狀態或者不自信的狀態,或者那種想法過多過雜的狀態。
當你發現你處在這種迷失狀態,你就要明白你的渴望在哪裡,我今生最想要的是什麼?我的靈魂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你必須要實時提醒你自己,這樣才能擊退幻相的誘惑。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它是對你有益的,不會去助長你的小我。
而靈性我慢,只是說你在修行的進步過程當中,你升起的一種自我的那種過度的認同,沒有經過確證就主觀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一種非常高的層次,升起了一種傲慢心理。如果你沒有這種傲慢,你通常也不會去給自己定義一個虛假的身份認同,這個就是靈性小我。
小我就是頭腦對身份、重要感和你所執著的一切心理認同,不管它認同的是什麼身份這個東西都是虛假的,並不是你的真我。你的真我不可能用任何身份來定義它,它是無限的。
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滿,哪怕是你進步很快的階段也一樣。保持低調謙卑這樣你才不會被人抓住弱點,或者成為犧牲品。哪怕你達到開悟階段你還是不能自滿,因為就算你開悟了還是有更高的層次讓你去探索,你會感覺你即使已經爬到了山頂,但是天空還是觸不可及,還是那麼深不可測、無路可循。所以不能自滿,一自滿,你就停滯不前。

但是如果你沒有信心也不行,靈性的進步會增強你的自信,這個自信並不是傲慢,源於表達自我內在真實的並不是傲慢。一個靈性越高的人越不會假裝自己,他會表達內在真實而不會迎合別人。當一個人擁有內在的真實體驗卻又不敢表達真相,過度的謙卑反而讓人無法產生信任和嚮往,他也無法發揮真實能力去幫助別人。所以傲慢會讓你停滯不前,沒有自信也會讓你停滯不前。這兩者是兩個極端。



jenny 发表于 2022-6-20 22:56:24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22-10-17 23:33 编辑

關於:開悟旅記

傳導作者:yachak

開悟旅記(一)

開悟和當下

回歸當下是走向開悟的第一步,開悟不是通過你的自我努力來達到的一個頭腦中的預設目標,開悟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頭腦經驗的不斷破除,在沒有頭腦經驗的干擾下,通過當下開啟大我意識的途徑。開悟不存在於頭腦經驗的累積當中,開悟是自性的自覺覺醒。頭腦需要經歷不斷地受挫和失敗,才會心甘情願安住於當下,因此努力和艱辛來自頭腦而非自性。

頭腦代表著一切二元性的概念化認知、時間過程、受限思維、意識夢境。這些組成了頭腦的幻象。開悟不是要否定二元性,因此它不會無視做人的準則,不會無視因果。而是認識到二元性不是事物的因,因為二元來自一元。在幻象裡面不可能有終極的答案,找到真實只能通過對實相的內在體驗而非頭腦的概念認知,體驗實相是自性本身的一種存在狀態。當意識回歸到當下,才可能有對實相的體驗。一旦擁有對實相的體驗,感官作用之幻就無法再自我欺騙。

時間是阻礙開悟的又一個頭腦詭計,回到當下並不費力氣,你只需要認出頭腦之幻,並從頭腦的圈套中脫離出來。用“尚未開悟”來為自己的行為開脫是頭腦最擅長的詭計。回到當下就是回到我們的覺知中心,而覺知是無需時間的努力過程才能達到的目標,覺知是自性的又一功能,自性是一切顯現的基礎,你不可能創造出這個已有的基礎,而只能是從一切顯現當中去覺知這個隱秘的所在。認出頭腦的時間性詭計,是跳出頭腦邏輯回到當下去覺知自性開悟的必要。

停留在頭腦的思維當中去認識事物的本性,就避免不了經驗主義。一個觀點被確立,意味著就有對立面及被反對的可能性。頭腦的思維類似一個圓環,從任何一點都可以劃出對角線。而開悟的思維運用是“得其環中,以應無窮”,站在圓環的虛空處以便獲得全方位的視野,不去取捨任何固定在圓環中的落點,以便能夠應對隨時出現的具體問題,不落入經驗死角。

在頭腦的思維當中不應該停留過長,超過10秒就有可能落入侷限性。侷限性思維導致受限性的感受和行動,並累積業。因此一個有覺知力的頭腦會力求在10秒之內看清問題和真相,並做出正確判斷和選擇。這是一個完整地學習和體驗過程,完整體驗帶來完整釋放,任何沒有在當下完整體驗的情況,將來都是一個累積的問題包袱。

如果是較複雜的問題需要反覆審視,也要在10秒以後暫停一下,回到當下的無思慮狀態去反觀自己前面的思維有無漏洞和侷限的可能性,有無負面和消極性的思維主導,以及過於簡單武斷的單向思維。從覺知的深度中去培養多維的思維能力,它包含了邏輯、形象、直覺、靈感、感受的綜合運用。

人無法做到沒有一點消極和負面思想,它和我們在意的事情結果有關係,也和情緒反應有關,因此對待消極和負面也不應該評判,而是通過堅定地立足於當下去深刻認識事物,從而消除和平衡二元體驗帶來的得失成敗的執著。通過更深入地覺知頭腦和情緒的連帶關係,將意識和頭腦、情緒甄別出來,逐個擊破。頭腦分析和心靈感受要結合成為一個完整意識,才能將其它被分割的力量逐步收攏回來。

如果不對沉浸於時間劇情的頭腦善加控制,很短時間內頭腦就開始做白日夢,會漫無目的地隨緣產生各種妄念,回憶、猜疑、聯想等等,把我們的心帶入脫離當下的意識夢境當中。開悟的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不追逐白日夢,不去推動事物的演變,不去抵制事情的發展,不著於任何現象的發生過程,一切順應自然。唯有處於永恆的當下才不會迷失自性,追隨白日夢就會製造幻象。習慣追逐白日夢的頭腦當想停下來的時候發現已經非常困難,這是習慣的力量。幻象本身沒有力量,但是當你很在意的時候就會賦予它力量。

人可以應對的只有當下這一刻,應對好了當下,事物的本性就會簡單明了。活在頭腦幻境當中事物的本性就會複雜多變。完整的覺知帶來完整的體驗,而活在夢境頭腦將無法保持完整。念頭經不起肆意放縱和故意阻攔,只能通過覺知其虛幻本性才可能獲得解脫。當下就是一個持續的存在狀態,它包含了運動也包含了靜止,沒有一刻顯現相同。開悟不是想像中維持一個永遠寂靜狀態,而是“靜躁兩無關”的圓融狀態,覺知穩定地納入到對動靜的本性認知當中,其中沒有頭腦的追求和排斥動機在裡面,這是自性本有的智慧。

回到當下需要的心理條件是不否定、不抗拒、不恐懼、不評判。不否定就是要接納當下所發生的一切,如果否認自己的真實狀態,就落入了頭腦的另一個極端。抗拒也是一樣,抗拒的結果就是逃避,頭腦會試圖逃避現實而為自己合理化。接納現實是放下頭腦的唯一途徑,否認和抗拒都會強化頭腦的自欺作用。不放下頭腦經驗,真正的臣服就不會到來。

恐懼對於缺乏經驗、自信心不夠的人很難避免,但是對恐懼不產生新的恐懼就是一個接納自己的過程。接納自己的恐懼才能面對真相,看清恐懼的根源以及恐懼的本質,才能逐漸耗盡它們的影響力。面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立足於當下去獲得自性的支持,唯有自性才有可能讓一個人源源不斷獲得力量去承當,並看穿恐懼的假象。在開悟裡面,自我臣服於更高的力量,頭腦臣服於當下,因此沒有不可以被轉化的事物。

恐懼也和自我感有關,過度的“自我動機”和“自我關注”都會帶來恐懼,所以沒有“自我”就不會有恐懼。頭腦最大的恐懼來自害怕臣服,認清頭腦的所有可能動機都來自頭腦對臣服的抵抗,一旦有抵抗就無法真正打敗恐懼。看到頭腦的自我分裂傾向:一部分處於恐懼,一部分想抵抗恐懼,就能回到正確的覺知當中。而評判同樣來自頭腦對自身的譴責和評價,它不符合自性的平等,因此也是自我分裂的一部分。

通過不斷地自我激勵可獲得信心,通過對頭腦重新編程會改變頭腦的習慣,但最終需要立足在覺知當中平衡、消除自我感,這是在通往開悟的道路上掃清障礙的關鍵性心靈工作。當頭腦無路可循、自我感消失——剛開始可能是很掙扎的一件事,但又是最值得擁有的一種內在體驗。失去孤立的自我感你就開始擁有一切。

回到當下另外一個心理條件就是保持心靈的敞開、放鬆、自然不刻意。如果不能敞開就會製造緊張,如果刻意就變成一種頭腦的動機行為,只會更深地陷入頭腦。從靜的狀態開始練習覺知,慢慢擴大到任何時候都保持覺知,把回到當下看成一種自然地休息和靜心,如果錯過了覺知也不要去追悔,更不要用頭腦去尋找一個記憶中的“覺知”。而是再次立足於當下放鬆下來,釋放掉頭腦的思慮狀態,覺知就會自動現前。

謝謝收聽!感恩祝福!


開悟旅記(二)

開悟和力量

有些人練習覺知很久也沒有太大的進步,這裡的原因一種是覺知的力量不夠,不能徹斷頭腦的思維活動,把頭腦的識別能力當做覺知。真正的覺知是一種來自意識深處的力量,頭腦的識別如尋找、等待、回味、分別、描述都屬於頭腦的經驗領域而非覺知。當頭腦處在它的慣性當中無法自拔,就需要用覺知的利劍毫不猶豫地當下斬斷它。但是時機也是很重要的,必須在頭腦鬆懈、意識清明的瞬間才能找到機會,時機不對刻意去做就會製造衝突,力量不足也無法從根源上斬斷這些思維活動。

識別需要有一個識別的對象,但是覺知是無選擇的。在識別裡面只有一種單一意識,有覺知以後同時存在兩種意識,一是表層的頭腦活動,二是背景中對頭腦活動的覺察。剛開始頭腦活動為實,覺知意識為虛,覺知容易被頭腦帶著跑。等到覺知力增強的時候,實虛對比就會反過來,無論頭腦怎麼活躍都無法失去覺知意識。覺知成為主體,頭腦成為背景,頭腦的虛幻本性就可以被直接認識。如果有必要讓頭腦放空,那就使出覺知的利劍讓它頓時歇息下來。

覺知屬於體驗範疇,在覺知裡面無法升起好惡分別,但是能夠明確地意識到頭腦的經驗行為,並和頭腦保持著一定距離。假如已經失去這份對頭腦的距離感,就已經是處在頭腦的識別當中,沒有了覺知。雖然覺知徹斷了頭腦的思維活動,但是其慣性仍在,妄想和妄念還會不時出現,這時候就必須對其持續保持著覺知狀態,警覺再次陷入頭腦經驗的危險;或者讓頭腦慢慢安靜下來,等待機會再次提升覺知的敏銳度。

第二種原因是有一定覺知能力,但只有形式沒有悟性,慧力不夠,對事物缺乏深入理解和深刻認識。所以無法改變自己長期形成的思想模式和行為習慣。一個人在生活中學習覺知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覺”的目的然後才是一個“知”的意識,“覺”代表悟性和理解,理解越深刻悟性就越好,結合生活實際就變成一種智慧,智慧本身是一種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能夠消除長期形成的習慣模式。覺知的本意也是為了獲得覺悟,解除思想困惑,開發靈性潛能。

一個人應該牢記世界和人生的真相,把它們深深地印刻到大腦裡面。認識到世界並非真實,因此不能對世間的一切現象產生迷戀和執著,而是要深入到根源去認識事物,這就需要發展足夠的覺知能力。人生則是一連串的夢幻泡沫,一個破了再升起一個,但是沒有一個泡沫能長久地存在。因而做夢不可能帶來真實的滿足。唯有通過回到自性去體驗實相,脫離幻相的掌控,才可能獲得永恆不變的安樂和滿足。

當我們說一個人靈性較高時指的是他內在的靈性能量比較多,所以他有源源不斷地內在力量。靈性能量是任何科學儀器都無法測量其重量、但是卻可以改變物質屬性的力量。靈性能量有其智能,在不同的使用層面有不同能力,最主要表現為三個能力,慧力、解脫力、控制力。

一個因達到自性而開悟的人擁有飽和的靈性能量,他不需要像一般人那樣費盡心思去捕捉靈感,或者進入冥想狀態才能感受到靈性能量。他的能量體已經吸收著足夠飽和的靈性能量,和外在的能量場也是相通的,隨時可以調用和補充。這些靈性能量使他能夠去恰當地運用慧力,智慧地處理問題,做事當機立斷不會猶猶豫豫;運用解脫力消除煩惱及負能量干擾;運用控制力控制感官、淨化身體。

要培養慧力只能通過覺知的手段,對我們的頭腦進行重新編程,瞭解頭腦的運作規律,消除過去教育和環境影響帶來的負面作用。慧力的深度代表和宇宙能量的溝通程度,所以當它的能量很充沛時會改變大腦的功能,融合了左右腦,並清理後腦的負面記憶,從額頭的中心直接看到事物的真實狀態。任何負面和消極的、侷限性的偏執思想,都無法通過這雙慧眼而再次成為頭腦的累積經驗。

解脫力是從痛苦煩惱情緒中解脫出來的能力,以及在不利於自身的能量場中自我保護和防禦的能力。我們對情感痛苦和情緒的感受主要集中在心臟部位,眾多的情緒感受也流動在心輪的支脈當中。一個通透的、儲備了大量靈性能量的心輪就像一個太陽一樣持續散發著光和熱,任何情緒的感受都無法隱藏、停留,情緒的能量會被轉化、蛻變為更高頻的平和能量。這種解脫力量也能穿透周圍的物理環境,對自身形成一個保護場。帶給靠近這種能量的人一個釋放心靈負擔的機會。

當我們的心輪沒有這麼強大靈量的時候,對待痛苦的情緒首先有一個接納的過程,其次是從忍耐中獲得轉化的能力,這種耐力是解脫力的基礎。忍耐不是要壓抑,而是要通過慧力的協助來主動地承當挑戰。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經歷不斷地情緒挑戰,這裡面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心輪的打開,因為情緒都堵塞在心輪的氣脈裡面,清理的時候會造成反覆的情緒起伏。一個清理過的心輪會變得越來越敞開和明亮,逐步感受到來自自性的光輝,也會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暫時地受苦忍耐僅僅是將來獲得永恆瑰寶的條件。

控制力是對身體感官六根的控制能力。其中主要體現在我們對生命力精氣的把握,它來自於天地陰陽和合的能量。這種精氣也是一種精微能量,能夠淨化身體的五臟六腑和氣脈,淨化過的五臟六腑會散發出檀香味、蘭花香、清香。不僅對身體內部的健康運行很有必要,而且精氣運行於全身氣脈當中,讓人能夠從身體的沉重中脫離出來,感受到不受物質阻隔的精微身體的存在。

精氣可以說是一種天生而來的生命力,它擁有調和陰陽,平衡四大的功能。人的生命力經由後天慾望不斷從六根對六塵的追逐中消耗掉。如眼根著迷於形色,耳根著迷於音聲,舌根著迷於味道,意根著迷於思想。但是在我們的一般身體狀態下常常不以為然,因為對身體內的精微能量沒有覺知。只有當精微能量充實到一定程度,人才會產生對精微能量的覺知,自覺感受到控制好六根的重要性。它也會知道自己保護自己,不讓它的能量處在不斷流失的狀態當中。

當它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淨化過去生在身體中遺留的創傷,對生存、性、兩性情感的恐懼和依賴性會大大減弱。通過氣脈運行可以控制呼吸、脈搏和心跳的速率,讓肉身也可以達到一個較高的振動狀態。在較高的振動狀態,身心才能感受到喜樂的深深滿足。所以一個達到較高頻率狀態的人,會渴望不斷增強他的靈性能量,能量降低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對精氣能量的培養以寡慾清淨為主,唯有清淨才能感通陰陽,交感成為能量體可以吸收的一部分。陰陽能量會使身體更敏感,性情更柔順。因此剛開始必須對自己的生活環境、人群交往有一定的保護意識,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擾。瞭解自己的身體需求,對飲食、訓練規律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在生活當中啟用六根交感六塵的時候不能沉浸太久。

這些精氣能量也可以轉化為更高的靈性能量。一個人的陰氣過重、四大不調、特殊癖好其實和缺乏精氣能量有關。精氣的衰微不利於對於自性的證悟,會增加精神負擔,性格變軟弱,降低覺知的敏銳度。因此年齡較大和身體較弱的人應該以清靜、培養精氣為主,覺知為輔;精力較好、頭腦活躍的人應以覺知為主,清靜為輔。只要方法正確並持之以恆,在較短時間就可以看到進步。

謝謝收聽!感恩祝福!



開悟旅記(三)

開悟和臣服

臣服和智性相比是屬於陰性和情感化的一面,而且這種情感帶有神聖色彩,讓人和神性聯繫起來。有時候我們可以用智性來處理問題,有時候卻很難,畢竟人都有情感。遇到難以克服的情感,比如生氣、憎恨、嫉妒和受傷,最需要的還是臣服的心態。臣服意味著願意去承當生命中出現的一切看似不公和委屈。這樣才能更進一步去發現這裡面需要瞭解和學習的秘密所在,最終從情感和智性上都可以超越它。

臣服也是達到自我認知的一種手段,在臣服裡面我們可以保持客觀,防止頭腦的自大和偏執,防止情緒化反應。能夠接納一切不同於己的觀點,也能接納別人的缺點表現。遇到問題不能習慣從外在去尋找原因,因為那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如果一個人總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那他的心靈受限就會越來越少。

臣服在根本意義上是和我們內在神性建立一個連結。神性也許是我們對本有自性賦予的最美好的情感象徵,通過對神性的意識和覺悟可以培養這種超越於世俗之上的情感。這並非完全來自於有神論宗教,實際上一個人通過擁有一些免於自私和佔有的情感特質就能體驗這種內在的神聖感。這種神聖感顯然是一種自性的獨特魅力所在,通過這種魅力心靈被吸引到自性的本源上,建立起一種內在的情感紐帶。

修行很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很大的改變,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沒有被真理吸入。靈性上的提升可以理解為一個神聖吸入過程,這個吸入也意味著和你內在神性結合的開始。假如你對這個神性毫無意識甚至也不渴望,那不管在表面上怎麼做功,都不會有成就的可能。你可能很害怕失去自我所抓取的一切生活事務,但其實只要你放下一切臣服內在神性,你對生活現狀會有重新的認識。

一個人不必要經歷長時間的門外磨蹭才能進入到提升的通道當中。只要這種渴望並非來自暫時受苦的逃避和解除一時痛苦的訴求,而是源於你對世俗生活的“捨棄”累積到一個能產生終極渴望的點,這個點就是一種潛在的靈魂回歸本源的渴望。這是渴望真理的點,當一個人願意融入真理,意味著他已經準備好臣服。他的神性就會接管,將他的整個身心吸入到真理的體驗領域。

靈性體驗會帶入深刻地自我重塑過程,這種重塑是即時的非經驗主義的。知識層面對人格和心智的影響非常有限,即使你讀懂了所有的靈性著作,也不代表你掌握了真理。能徹底改變人格和心智的方式,唯有神聖結合帶來的深入體驗。在這裡你中斷了世俗生活的表層經驗,放下一切無關的掛慮,暫時從時間之夢中跳脫出來。你把你的意識放入到一個極其深邃的空間,這個空間不僅僅是靜謐更是一種陌生感。在這裡你什麼都做不了,所以最好也不要強迫自己做任何事。靜靜地體驗和感受就是內在臣服的開始。

一旦這種結合開始就永遠不會停止,你會不斷地穿越一個又一個界面。直到你穿越這個時空隧道到達另一個界面,或者說你完全被這個體驗吸收掉你才會“清醒”過來,象正常人一樣運用智力和判斷。一旦你“清醒”過來,你的知覺、感受和頭腦將會不同,事物變得更清晰明亮。

每一個過程都有辛苦的一面,對身體而言意味著疲勞和不斷適應更高的能量狀態。對大腦而言意味著重新格式化的時間中止狀態。但是它也會帶來很高的理解和悟性,頭腦對周圍而言可能是不清醒的,但對靈性卻異常敏銳。它也不斷地微調著你對於修行整個過程的錯誤認識和理解。

很多你過去一直懸而未決的事情都是在這些提升過後,自然而然化解的。比如我們難以克服的身體業力、家庭業力、生存業力、情感業力等等,這些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難在於當你的意識和頻率處在一個較低層面,克服它們是非常困難而辛苦的,當你遠遠高於它們所在的頻率,它們就無法再和你產生共鳴。原來你一直害怕的事情,你以為失去會讓你很痛苦。但是恰恰相反,當你信任神性的接管,你會感覺到自由和輕鬆了很多。你知道一切都會安排得恰好。

大多數人都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處理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上,未必就是最好的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臣服自己的內在,建立和內在神聖地結合,外在問題反倒更容易解決。既然宇宙的神聖計畫是讓人從虛幻生活中醒覺過來,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痴迷於遊戲本身,而依賴本源和神性完全可以解決任何可能遇到的問題。把自己無法克服的問題完全交給祂,顯然是最理想的方式。

儘管在提升過程中因不斷抖落的業力包袱而帶來許多挑戰和考驗,但畢竟它們都是暫時的。只要你的意識不偏離方向,就不可能再迷失其中,也會迅速地恢復過來。在提升的那幾年是個人喜樂最多的幾年,喜樂以指數式地不斷增長,一旦進入新的體驗舊有的體驗就會被釋放,不斷地超越卻沒有任何業的累積,一直感覺進入到喜樂的海洋為止。

隨著開悟帶來的巨大平衡,那種喜樂作為痛苦的對立面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超乎理解的平和狀態。這種狀態既不是痛苦也不是快樂,在本質上再無可能因“自我關注”而跌入痛苦的範疇,但是和快樂相比它比快樂更“快樂”。因為快樂有消失的時候,而這種平和卻永遠不會。

謝謝收聽!感恩祝福!



開悟旅記(四)

開悟和臨在

臨在是我們和生命、存在融為一體的感受。通過臨在,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跨越從物質到精神、從精神到靈性的過程。臨在就像存在打開的一盞燈,所到之處萬物都因其光輝而感到眩暈。這種對光輝的切實感受就是一種臨在。如果說臣服是人格的吸入過程,臨在就是靈性的返照狀態。在這裡靈性通過臨在媒介而到達物質層面,並試圖融合物質和靈性的巨大鴻溝。人不需要通過死亡才有機會體驗靈性世界,通過臨在也可以在肉身中體驗靈性眾生的不同意識狀態。

在不同的臨在裡面隱含著不同的氣息,它可能是寧靜悠遠,可能是仁慈喜悅,可能是神聖莊重。臨在是你的生命獲得提升的一個重要起步階段,你會是第一次體會到沒有痛苦和死亡的實相是個什麼樣子,永恆意味著什麼,真愛意味著什麼。你對物質、聲音、色彩、味覺的認識將不再停留於感官經驗。它們具有可變性,你會發展你的精微感官重新認識一切。臨在是個重要的從體驗中獲得知識的過程。

人人渴望的幸福都可以從靈性世界中獲得,不需要依賴物質條件。臨在就是從當下獲得的即刻滿足。靈性滿足和物質現實並非遙遠,是我們的心智狀態阻隔了它。和靈性世界相比,人世的幸福體驗類似於靈性世界一滴水的影子。臨在不像物質層面那種運作方式,需要耗費精神、努力奮鬥才能獲得成功。臨在是相反的道路,通過你對存在的臣服和奉獻,靈性世界的通道就會自然地打開。因為臨在是如此地柔軟,就像水流和花朵一樣,所以任何過度的用力都可能扭曲或摧毀它。有時它也像高山和大地一樣,堅韌和包容。所以它需要考驗你的忍耐和信心。臨在似乎和大自然的韻律更接近,和大自然的元素同生共長。但是也有一點不同,它帶有某種神秘和清醒的夢幻感。

我們每一天都可以嘗試臨在,你放下的東西越多臨在就越容易到來。首先你要放下你的身體以及所有關於身體的事情,你對這件暫時的肉體外套太過看重只會把你深深陷入物質層面。其次你要放下頭腦以及所有關於頭腦的事情,你太過把頭腦當一回事,總是讓它喋喋不休會讓你困在思想的囚籠裡面。再次你要放下你的心,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但卻沒有任何形態是真實永恆的。最後你連要放下的想法也放下了,此刻你就是臨在的。

通過臨在,我們可以認識超然於物質之上的“我”,有時候我們叫他高我。把高我認同為一個不同於自己的角色,或者另外一個高等生命體顯然是錯誤的想法。高我是我們的靈在不同靈性世界的體驗狀態,它同時共存在一個所有維度的連接點上。溝通高我其實就是溝通其它靈性世界,是獲得靈性潛力的一個方法。只是因為你和你自己的潛力連接得如此微弱,你才會覺得所謂高我的聲音是來自別處。當你的體驗是以物質層面為主,你是個人類;當你的體驗是以靈性層面為主,你就是高我,現在的“你”只是你的一件物質外套和載具。

臨在就是讓你去成為真正的你自己,發現你的偉大和浩瀚、你的靈秀和智慧,你的本來面目。從身體和人格的認同中解脫出來。臨在是你的生命融入神性光輝的一種表現。臨在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不管你對它的體驗有多長或者是否穩定,它都是一個重要的靈性指標。靈魂迷失在物質界和物質身體當中的狀態,就像被雲靄遮住的天空,但是總有那麼一刻,自性的光輝從雲層的縫隙中透射出來。我們需要的就是類似的經驗,以便作為再次進入和萬物融為一體的嘗試。

臨在雖不是開悟,也非得道,但通過臨在我們可以找到更多靈感來闡釋靈性,來解讀人世。通過自身的臨在體驗來分享靈性,帶給他人一些臨在的啟迪和存在的感受。當一個人對臨在還沒有十足把握的時候,正面的詞彙可以給他幫助:平衡、平和、安定;放鬆、放下、臣服;專注、安住、回歸;釋放、融合、無限。

臨在是全心全意地停留在當下這一刻,在這一刻沒有自我的產生,因此沒有任何憂思存在。沒有頭腦,所以沒有任何目標要達到。在當下的一刻往往是創造的一刻,多少偉大的詩歌、藝術作品在臨在中被創造出來,讓人一瞥永恆的瞬間。創造力意味著當下沒有一種重複而令人生厭的慣性力量,把人拉入生活陳腐的窠臼。所以臨在是個不斷發現新生命、新感受、新體驗的過程。

對我們一般人而言,臨在更多要求的是持續地處在創造性的流動當中,而不一定是為了創造什麼東西。僅僅就是瞭解和體驗,而不是急著去描述和定義它。這樣,臨在的力量沒有被消耗掉,它會持續地流動直到回到原點,並帶著更為強大的動力再次襲來。它也會越來越渾厚,讓整個存在都可以變成一種混沌之舞,自由表達生命的神秘、靈動和喜樂。

謝謝收聽!感恩祝福!



開悟旅記(五)

開悟和三昧


三昧也叫三摩地,三摩地和開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見性到證悟,開悟的全部過程都是在三摩地裡逐步完成的。開悟要求三摩地的圓滿,三摩地不圓滿就不會有證悟自性的可能。開悟首先需要見性,見性不需要很高的三摩地,只要你能夠認出你的本然狀態。大部分的見性都發生在三摩地修習當中,只有少部分是借助外力的作用。還有一種方式是兩者同時發生的。

沒有三摩地的開悟是頭腦上的開悟,僅有三摩地而沒有覺悟也不是真正開悟。開悟是意識契合到真理的絕對領域帶來的根本轉變。要讓意識契入絕對的領域,任何相對的事物都要在三摩地當中平衡、相容或停止。有句話說,你就是遮蓋住你的神性的面紗,除非你不再升起任何作用,面紗就不會揭開。

見性的狀態值得用一個章節來專門描述,見性最大的意義在於找到了通往自性的道路,但是達到自性仍有一段旅程。要讓這種“見”達到成熟穩定必須依賴三摩地的修習,讓那些有礙於“見”的事物消融,否則絕無可能和自性融為一體。在見性的最初,自性就像清晨初升的太陽,還不能夠驅除大地的寒氣;或者如太陽躲在雲靄中半隱半現的狀態,它的輪廓是模糊難辨的。

三摩地是心專注在某種意識境界中形成的固著性。有些人可能從一開始就進入三摩地的修習,有些人則是從見性後開始。但不管哪一種方式,都需要在正確和科學的方式引導下,這樣所花時間就不會很長。但是仍然會有很多人停留在三摩地的某個層次,直到生命結束也沒有開悟。所以悟性和修習用功要平衡發展,擁有“見地”也就是正確的靈性觀念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開悟和三摩地的根本不同在於,在三摩地裡面有進和出的過程,也許在三摩地裡面會有一些開悟的體驗,但是隨著三摩地的消失,體驗也會消失。但是開悟沒有進和出的對立,因為開悟是達到了你的自性,而自性是超然於一切對立的,它的狀態是永遠不會變的。在修習過程中很重要一點,就是你必須去體驗和認出那個始終不變的東西是什麼。

有些人可以一次性靜坐好幾個小時,並不代表他們已經進入到三摩地的境界當中。妄念是影響進入三摩地的主要因素,假如一個人平時的慾望較多,這種慾望的動力就會形成一種揮之不去的頭腦執念。或者一個人平時太沉迷說話、評論是非,想要頭腦安靜也會非常困難。有些人似乎很努力用功,但是在生活中並沒有正確處理好關係,導致形成某些情緒上的壓抑和憤怒,這些壓抑和憤怒也會形成妄念。還有些人以為自己頭腦很安靜,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昏昏欲睡,失去了覺知的意識,這顯然不是什麼三摩地。

除此之外,頭腦的自然慣性就決定了征服頭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平常就需要對頭腦持續地保持覺知,在生活中注意保持平衡,遇到問題不逃避、努力從至高的角度處理之;然後帶著放下一切的精神進入修習才有可能獲得成功。有些人喜歡把問題帶到修習當中去思考和處理,這樣用來體驗三摩地和覺悟自性的時間就很少,實則是對資源的浪費。

有些已經體驗到三摩地較高層次的人,可以利用三摩地發展某些特殊能力,比如靈視、出體、長時間不進食、讓身體飄到空中,甚至一些秘法的修行者可以將自己的身體觀想成神邸的形象。這些都不代表靈性上的高級,和開悟也沒有任何關係。開悟和解脫幻相有關,想讓一個人捨棄一塊普通的石頭很容易,捨棄一塊質地奇特的石頭卻很困難。作為幻相中的幻相,神秘能力容易迷惑世人的眼睛,讓人心變得貪婪執著。幻術不可能用來達成更高靈性狀態的條件,更不能讓人開悟。

除非這種能力是自然到來的,並正確地用在靈性服務的目的上才會有助於開悟。對幻相的執迷是人的普遍心理,神奇的高級幻相更是讓人心生嚮往。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可以待在某種境界裡很長時間的原因,因為他沒有放下這種境界的意願,他著迷於這種境界帶給他的微妙滿足。沒有準備好放下一切,因此那個絕對的真理無法向他顯現。

開悟也有它的特殊能力,但開悟的能力更主要和解除別人的心靈限制、為他人播撒開悟的種子有關。三摩地的不同層次,可以依據入定所需時間、費力程度、身心解離狀態來簡單劃分。

初步的三摩地,通常需要二十分鐘左右才會進入狀態,有一個調適身心的過程。比如調整呼吸、觀照念頭、平復情緒、等待時機等等,所以它不是每一次都可以達到最佳的入定狀態。但如果達到最佳狀態,它的呼吸就會變得非常平穩,微細得幾乎感覺不到。頭腦進入到無妄想的清明狀態,但時不時還會有一兩個妄念的出現。這種入定最大的變化是身體的粗重性將完全消失,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有一種光明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

較好的三摩地,通常會在幾分鐘之內進入狀態,不需要很多的調適過程。在入定當中心跳、呼吸、脈搏都會暫時停止,有著極其強烈的光明和定境感受。但這種光明和定境需要用心地維持才能保持較長時間,不然就會退失。這種入定最大的變化是,不僅身體的粗重性感受不到,而且關於心理上任何細微情緒感受也會消失。身體帶來的任何情緒和不適感彷彿像一層皮脫落了一般。見性非常需要這樣的沒有身體和情緒干擾的狀態,它有利於讓本然自性呈現出來。

較高的三摩地,無需努力地在幾秒之內就進入狀態。這種入定不僅具備前面三摩地的特點,而且完全從頭腦的想法中脫離出來,無論頭腦在訴說什麼彷彿都和自己無關,不會引起情緒反應。從一個心理和生理的喜樂狀態逐漸過渡到無苦樂感受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無慾無求的,也是解脫的。儘管如此它仍然沒有達到圓滿階段,因為它仍然需要依賴呼吸精微能量才能維持這種狀態。

而且它也有一個急需突破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讓意識跳出身體完全融入到“一”的領域當中。假如這種融入是以想像力為基礎,那仍然是意識的境界而不是真實的樣貌。所以在這種不斷地意識嘗試想像當中宣告失敗,而只能是靠等待和臣服。在這裡它還有一些微細的努力存在,仍然沒有達到無為之境。

證悟後的三摩地,只需一個意願就進入到三摩地當中,幾乎感覺不到時間過程。在這裡不僅包含著前面三摩地的所有特性,而且處於超然當中,不受一切境界的影響。在這裡心的活動處於寂滅狀態。心是所有行為活動的中樞,是善惡業的倉庫。心的寂滅代表著行為者及行為對象的分別性不存在,心的感受和感受對象的分別性也不存在。因此無論發生什麼都沒有一個作為者,完全是無為的。沒有作為者自然也沒有自我動機,因此是無我的。心一旦寂滅,自性的特性就會一覽無餘。就像晴空中光明朗照的太陽。

在這種無為裡面,所有想要努力和達到目標的慾望動機都無法產生,以及相反的不努力的慾望動機也無法產生。因為心的動力不存在,雖然其微弱慣性存在。不過這些慣性因為沒有主宰者,所以沒有力量。二元對立已經平衡,所以心停止發生作用。一個人證悟時發現自己不管修習和不修習本質都沒有區別,自性不會通過修或不修而有所改變。這會讓他徹底地放鬆下來,所有因目標帶來的緊張感都失去了意義。

這就是無為得道的意思。所以一個證悟的人就是跟隨道的人,而不是跟隨妄想之心的人,他的心無法再產生個人性的動機,他不渴求任何東西。因此他的行為不為一般人所理解,他的行為方式和他人的需求和反應、以及道的自然意願有關。

修習三摩地一段時日,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受和境界出現,但是這些都和見性、證悟沒有關係。見性要在無形當中去領悟自性的奧妙,證悟要在無為當中去感受永恆和不變易。只要對暫時的境界中有所追求,就會有迷失的危險。有些隱居山野或長期獨居的人容易在三摩地當中出現很多境界,裡面的內容通常帶有誘惑性和神奇性。這是內在的貪嗔痴引發出來的意識幻境,通常是一種測試和考驗。一般的修習者則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如果你已經學會在生活進程中去認真處理好你的貪嗔痴業力的話,這些障礙就不必要出現在你的三摩地當中。

謝謝收聽!感恩祝福!



開悟旅記(六)

開悟和見性


心的本性沒有生和死,不住在任何事物上,像真空一樣並非一個實體。瞭解並實際體驗這個東西就是見性的初步。進一步,體驗到心之本性如如不動,能變化出情感和思想但又不染於這些情感和思想。更進一步,體驗到心之本性是一種無需我之作用的本然狀態,在本然裡也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最後,心之本性無內無外,無有中心。認識到萬物的本性和心之本性是同一個東西,認知和認知對象也是同一個東西。二元對立是一個假象。

唯一的我就是心之本性的真常我,執著於變化的心有一個“我”的實體就產生了小我。小我活在幻相的爭鬥裡,努力維護自身的存在感,努力帶來掙扎的痛苦。只有小我會痛苦,真我從來不痛苦。深刻認識這個問題是見性的基礎,認出小我的機制就能認出本性的實質。只要能認識和體驗心的本性,就有機會從生死輪轉的假象中解脫出來。人心最害怕的是生死輪轉帶來的各種受苦,見性不僅僅是為了結束受苦,也是為了認識、體驗和融入真我。

心代表的是我們的心智能力,包括思想和情感兩個部分。頭腦是運用思想的工具,基於固定的思想形態,頭腦無論怎麼思考它都受限於這個思想模式。情感也是如此,基於固定的情感形態,不管理智怎麼告訴它什麼是正確,它也仍然脫離不了習慣性的反應。能徹底改變心智的不是心智本身的努力,而是自性的引導。通過認識和體驗心之本性,可以轉化那些沒有和本性和諧一致的心智模式,這不是立即否定心的狀態,而是讓心成為反映本性的一個誠實渠道。

為了感受到我們的自性,心要在善惡的天平上獲得平衡。不去助長小我習性,不傾向於任何一個極端,對一切心智二元保持神聖漠然態度。關注無常的心智,心的模式就越得以鞏固。通過正向性的自我忘記來消除心智經驗,這樣自性的本然狀態才容易顯露出來。對心智模式的深入覺察能夠打破心智的無意識循環,通過對小我心智的瞭解和探索態度,而非譴責和掩蓋,唯有這樣才可能客觀地認識自己。

在本性當中沒有善惡的分別,一切好壞現象都是平等的顯現。但是心智有思善或思惡的傾向,如果停止思考善惡,則會傾向麻木遲鈍。獲得平衡的關鍵就在於保持在中間,不思善惡,但又沒有失去意識的警覺性,唯有如此才能超越心智製造出來的種種假象,關閉頭腦的引擎。通過覺知來反觀自性。

心的不平衡狀態,不僅受到小我心智的影響,也體現在不斷地向兩個相反方向的自然搖擺當中。比如動久了想靜,靜久了想動。這是一種自然趨勢,要達到一個最佳的平衡,不僅要利用這種趨勢,還要不斷防止心的過度激情和興奮,同時又要避免陷入冷漠和怠惰的消極當中,所以這裡面的平衡非常難以掌握。必須非常用心去體會才有可能。唯有從動和靜的形式當中都能找到一份內在的平衡,才容易進入到自性的安定當中。是自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進入到一種美好的臨在體驗當中,也是自性的本然讓我們意識到某些細微的偏離狀態,從而能夠去調整它。

關於見性的方法,任何有利於淨化思想和情感並帶來平衡的方式都是可行的,任何增加思想和情感負擔的方式都是有問題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方式,只要能夠持續地保持心靈的安穩狀態。沒有明心之前,心處在自己的無明當中,它意識不到自己的本性是永恆的,也是不受任何事物污染的。通過不斷地淨化思想和情感,人會直覺地感受到這樣一個永恆清淨的所在。並願意付出熱情去積極探索它。

見性之前,任何方式都會來到它的一個持續用功的階段。參禪的人參得頭破血流,修煉氣脈的人修得面憔肌瘦。也可能被帶到一個特別考驗人的環境氛圍,讓自己感覺到只能前進而沒有退路。只有在一個可以激發自己全部潛力的地方和處境,才是最有利於獲得成功的機緣保證。安逸和舒適常常是最能麻痺人心的東西;生活的多項選擇也常常讓人有投機的想法。受苦且無退路則讓人想快速地超越它。這種受苦會讓靈性能量得以累積出來,用來突破見性的最後一道藩籬。

見性之後,心就安定下來了。因為沒有地方要去了,只要回到自性就足夠了。見性剛開始並沒有立刻達到無需努力的狀態,見性是從有為到無為的轉變過程。如同保護自己襁褓中的“聖嬰”,仍需處處用心呵護。聖嬰只吃能量食物,只喝功德之水,任何消耗能量的生活方式都要改變,任何為一己私利的行為都可能帶來災禍。整個幻相領域似乎都會來考驗這個“聖嬰”,看他有沒有能力存活下去。對個人來說,就是儘可能獨處和不受外界的誘惑影響,保持內在的清淨安寧。這樣的狀態需要三年左右才會有所增進。

見性的狀態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山谷面前,內心空曠無比;或者第一次坐飛機處在雲層上面的敞亮感受。見性的感受就是這兩種心境的結合,是大部分時間都會有的感受,不是偶然才有的感受。見性以後不會再讓你回到曾經的各種極端心境當中。

見性是靈性道路上的一個成就。見性的人已經瞭解了實相,以及如何達到實相,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去圓滿它。見性會帶給人格深層次的影響:如果你過去很膽小,你會變得勇敢;如果你過去很拘謹,你會很願意敞開心靈;如果你過去沒自信,你會變得很有信心;如果你過去很暴躁,你也會變得溫順。習氣往往都是低頻的事物,無法在高頻的意識狀態裡存活,所以見性其實是很重要的半自動內化過程。一旦見性,很多過去的複雜心態和庸常心理都會日漸消融,這是自性的引導作用。

見性不是終點,而是開啟了新的提升之旅。見性是開悟的起點,但見還不等於用,只有可以運用自性的力量解決煩惱的根源才算是成熟的表現。生活是永無止境的,並不會因為環境改變、暫時入定、死亡到來就可以結束,因此不解決煩惱的根源就不能保證不再有煩惱的出現,就不可能恰當地處理生活問題。也不會達到最終的圓滿,即超越輪迴。

從見性到證悟,同樣需要經歷阿羅漢的成熟過程,阿羅漢的修行過程被認為是只為自己解脫的修行。在經歷證悟之前,阿羅漢的修行目標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目標,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沒有經歷過阿羅漢的解脫,不可能成就在世間生活的解脫。阿羅漢的證悟需要經歷捨棄、離欲、斷愛、滅盡的階段。

從更圓滿的靈性觀點來看,離欲斷愛不一定要離開世間生活,它只是心不再陷入無明的貪念。滅盡並不能代表結束生死,因為心只是暫時處於止息狀態。捨棄也沒有什麼可以捨棄的東西,假如萬法的本質是空的,生死並無真實的存在,就沒有真實的束縛和解脫,所有也沒有可以捨棄的東西。而只有達到了本性的證悟,認識了心的虛妄,才會理解其中的微妙。

謝謝收聽!感恩祝福!


開悟旅記(七)

開悟和得道

得道的人智慧玄妙,他善於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可以讓人體會到不同的層次。這種能力同樣可以用在對人心的瞭解和事實真相的洞悉上。任何問題在他眼裡都不是問題,任何心靈困惑都可以迎刃而解,這種自信皆因他已經掌握了根本智慧的緣故。而這個根本智慧則來源於見性和對道的參透。

世間存在各種各樣的道,技藝之道、學問之道、政之道、商之道、生存之道、做人之道,這些道的存在隱含著有一種普遍的規律和法則運作存在,唯有遵循這些規律和法則才能推動事物的成熟和成功。這些道看似不同,其實都源於同一個道。那就是所有世間道之母,即無形大道。

所有的道都是由這個無形大道衍生而來,無形大道是根,世間道是枝葉。掌握了根就可以說掌握了所有世間道的規律和法則。足不出戶而知天下,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但這不是通過上網搜索而是心性對大道的把握。能做到儘可能掌握所有世間的道,一個人也許最終也會回歸大道。但這種路線不僅過於漫長也不符合實際。最可行而實際的方法就是先瞭解無形大道,其它就自然而然地一通百通。

無形大道不是要去瞭解外部的宇宙世界,而是從內部的宇宙世界先行瞭解。人體內部就蘊含著天地之間的運行法則和規律。人有不同層次的粗濁體和精微體,它們和宇宙維度也是彼此相連的。通過瞭解自己的內在本性也就瞭解了生命的緣起和意義,瞭解了道也就瞭解了宇宙的運作法則。

世間的道都是有據可依的,而大道是無依無據,不是靠一般的認識方法。所有世間的道都是有為之法,有人為的作用也有自然法則的運用。唯獨無形大道是無為之法、道法自然。人循道就是自然,人不循道就是不自然。在這裡沒有個人的主觀認為和思量餘地。人在道中臣服於道就是道法自然,其中不強調個人意志而起作用,就是行無為之法。

道法自然,看似容易其實很難。對喜歡的人事物想多佔有一點,這不是自然,而是貪慾;對不喜歡的人事物想怨恨打擊,這不是自然,而是嗔念;對人事物的認知愚鈍,顛倒妄想,明知不對也不願放手。這也不是自然,而是痴情。只要有貪嗔痴的想法就有不自然,就不符合道。徹底淨化掉這些不自然就是得道的表現。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順應自然而為,即便在作為當中也是保持無為的心態。無為的完整理解應該是無為無不為。無形大道滋養萬物,屬於無所不為,但在這種滋養過程當中卻是自然無為的,沒有什麼好壞多寡的差別。人的行為圍繞著“我”和“我的”為中心而展開,這是屬於有為;想讓自我感變得更強大更有吸引力,這是屬於有為;把得道看成異於自身,追求一個理想中的境界,這屬於有為。有一個作為者就有一個相對事物的產生,就有失道的危險。因為大道是無為的,得道也是不著於一切行為的。

從修證的角度看得道,當修到無有可修、無有可證、無須努力的時候才是證道。這意味著那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本質已經完全顯露了出來。這個本質當然不是你修出來的,無有可修的實體,修不會增加,不修不會減少。如果還有一個目標要去努力就是自設限制了。從此道力就可以不費力地日漸增長。

如同一個人終於登到山頂,已經沒有目標要去征服了,接下來只能是放鬆休息了。一個人從學校畢業,自然所有過往辛酸都一掃而盡,書本知識也可以扔棄了。得道以後就是如此灑脫自在。但這種灑脫是有條件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道的內在法則是不可不遵守的。

道是怎麼一種感受?每個生命都活在道當中,每一刻都在使用道,但卻不知道它的存在。道無處不在,無所不是,所以古人說:“道在屎溺”。但是道又如同神性一樣是不受污染的。道的無形無相和有形有相的物質濁界混合在一起,和精微能量界混合在一起,和心所處的因果界混合在一起,可以說道是混沌的合一不分。超出了有和無的心智概念,既是同一又不是一樣。心言路絕、言語道斷,無法用語言完整表達出來。

一個得道之人就是證悟其本來面目的自然人。所以禪宗有一句話“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它不是教人無所事事,而是要回歸自然,做個自然人。不要去想成為某某人,不要去製造不自然的慾念和煩惱。道是樸素的、無慾無求的,一切人為的欲求和它毫不相干。但是為了成為自然人,求道的慾望一定是首先存在的。作為正常人,也需要一點物質和精神的平衡。

多數人只能從外在表現來判定一個人是否得道。得道的人極其普通又不平凡。假如你把他看成普通人,他顯現給你的樣子就是普通的;假如你看到的是不平凡,他也確實如其所是。好像一塊普通石頭,沒有敲開之前永遠不知道里面可能藏著寶玉。對其普通之內的不平凡,正是一顆明亮的道心,只有細細觀察才能有所體會。

帶著恭敬的心接近這種道心,就會獲得靈性的好處。對道心的恭敬其實也是對道本身的恭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僅僅是對得道者,對求道者同樣適用。對道的恭敬可以獲得更多的靈性幫助,對道的藐視不恭會失去很多助緣。對道心的虔誠奉獻和服務則會加快自己的悟道進程。得道者也未必是十全十美的,因而也不必對他產生過多期望和個人崇拜。

從表面看,有道的人是各有各的性情特質,無法從外在來評斷一個人。古人說得道的人額頭髮亮、貌悴骨剛,也有說神氣清奇、圓滿端莊。不同的角度完全得出不同的觀點。但其實如果他原來是個出家人或修道人,他一定帶有佛家或道家的氣質。如果他過去是農民,他就仍是農民的氣質,過去是商人,就仍是商人的氣質。在國王和乞丐裡面同樣都有過得道的人。得道的人不會為任何人而改變他自己的外在狀態,他可以說是完全地做他自己。

自得其樂、滿足已經擁有的,不把外在的標準當做什麼值得關注的事。在他眼中駝子也是一個完美的駝子,侏儒也是一個完美的侏儒,無需再去刻意地改變自己。得道者的普通甚至比剛學道的人更不容易引人注目,正是因為他沒有一個想要去征服和成為什麼的慾望。如果一個天神從他面前經過,他也只是欣賞一下,如果一個佛陀從他面前經過,他也只是讚嘆一下。但是內心從來不會去想成為任何人。一個身體發光的天神和一個儀態優雅的佛陀,在他眼中和普通人一樣是平等的。

得道之人的內心看起來難以揣測,一切又好像剛剛好的與萬物相宜。其實他只是簡單地遵循自然無為,不強求、不造作、以曲而全,所以不為平常心智理解。不爭搶、不立異、和光同塵,接納所有對立面。但這種無為不是回到善惡不分的愚鈍當中,只是看起來愚鈍,實則是大智若愚。這種智慧讓他能夠避開其他人的干擾和麻煩。但是需要行動的時候他也不會猶豫不決。

在得道人眼裡,隱居市井默默無聞和融入大眾名聲遠颺沒有什麼分別,如果形勢需要這樣他就隨迎而行,沒有哪個好或更好。並不會因為被眾人擁戴而沾沾自喜,智慧不為人所知而有所遺憾。這可能和一些宗教上的“普渡眾生”、“拯救世人”理想有所不同,但一個有能力去喚醒眾生、傳道的人他的內在顯然也需要有道的品質。

得道者的不平凡在於,他有一種特別的愛。
這種愛只有當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皆因這種愛而來才會發生,愛就是源頭用來維繫造物界的東西,是放在人心深處的一種對神的念想。
據說為了維繫造物界,神的眼睛永遠是睜開的。
認識了這種愛就認識了神,因為神即愛。
這種愛不是單純愛上了某個人或某種東西,這種愛是宇宙當中活生生的一種流動,被這種愛滋養是幸福的。
一個得道的人就是沉浸在這種幸福當中的人,以至於經常忘了還有時間和生死這樣一件事。

當一個弟子問他已經得道的師父:“死後將去何處?”時,這個師父也只是淡淡地說:“東家做牛,西家做馬”。得道就沒有任何一個具體的地方可以去,因為道無處不在,他是自由選擇的。儘管進入輪迴的動機已經消失,但是不代表他不會再次回來,他瞭解源頭的意願,他也能夠體會神出於無限愛所擔負的宇宙責任。所以他自願來分擔這種責任,也是出於對神的這種特別的愛。

不經歷苦難就不能感受進化的價值。除非一個人悟道和得道,進化就不會變成一種其樂無窮的探索遊戲。它是每個人的終極精神目標,但是不代表你可以一步登天,你只能從你最現實的當下開始,努力一步步地改善自己、提升自己。但這個目標也絕非遙遠,因為它離你比你呼吸的空氣還要近。你需要有勇氣和信心,從讓你受苦的種種幻相執著中解放出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大衛‧艾克:雄獅醒來9 - 爬蟲腦 月球矩陣 /其他修行人資訊